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社述评:百万大移民给三峡库区带来什么?

2003年06月07日 10:53

  中新社奉节六月六日电题:百万移民给三峡库区带来什么

    作者 范卉 邹辉

  三峡百万大移民被称作“世界级难题”,涉及移民近一百二十万,数量之多在世界上尚无先例。目前库区已有近七十万人完成了搬迁,其中十二万农村移民陆续迁出了三峡库区。如此众多的移民外迁,将给库区带来些什么呢?

  为库区早日披上绿色新装

  由于三峡库区山高坡陡、人多地少,密集耕作已使当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库区森林覆盖率仅为百分之十七,基本无成熟森林。

  据统计,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达百分之六十二,平均每年入长江的泥沙约四千万吨,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最早提出的“就近安置、后靠移民”的移民方式需要耕地多达四十多万亩,而用尽各种手段整个库区能得到的土地仅三十四万亩。继续在二十五度以上坡地开垦荒地,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给移民今后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将库区十二万农村居民外迁。

  十二万农村移民外迁将使大量坡耕地退耕还林。从“大建设”到“大搬迁”,给库区生态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三峡库区有望早日披上绿色新装。

  为库区移民铺就小康路

  三峡库区人口密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多,而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七十五。移民涉及的大部分县是中国有名的贫困区。移民外迁不仅拓展了安置空间,也为移民提高生活水平打下了基础。

  如今的三峡库区,到处可以看见一片片移民新村、一条条新开的梯田种满了脐橙、李子、桃等经济作物,乡镇企业、个体商业星罗棋布。借移民之机,库区的农村传统农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库区已实施的高效生态农业项目达一百二十余个。

  大规模的迁建,给这些城镇带来规模扩张、人口集聚、功能更新、生活质量提高和投资环境改善的大好机遇,三峡库区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工业体系和城镇体系。

  移民工程建设也是库区基础设施的大建设,库区用了十年时间,基本建立了与全国同步水平的通讯系统。多年来主要依靠水运的交通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将有三条高速公路横贯库区,新建的移民公路涉及库区十二个区县。

  观念转换是库区人巨大的精神财富

  移民是对库区人观念的巨大冲击,这些听惯了船工号子的三峡人,普遍存在对故土依依不舍的情结。云阳县首批外迁的一位移民,就曾坚持要把一个祖传的水缸带到几千里外的上海。

  但观念一旦转换,往往会变成巨大的精神财富。外迁广东博罗县湖镇的巫山移民刘迎春,被发达的经济环境吸引,拿出多年积蓄,办起了灯饰配件厂,成为外迁移民第一厂。

  就地后靠的移民,正借助移民机遇,走出传统农业的小圈子,办起了预制件厂、水泥厂,开始从事加工业、建筑业、饮食业和个体贩运。

  目前,库区已成为东部沿海企业在西部投资最多的地区之一。娃哈哈、格力、汇源等大批外地企业落户库区办分厂,成为库区经济的强大支柱。对外开放,正在成为库区发展的一大主题。


 
编辑:林华俤

相关报道:图:中国大力抢救三峡库区文物 (2003-06-06 14:39:39)
          三峡库区水质没大的变化 个别指标污染比较严重 (2003-06-05 10:40:28)
          中新社综述:三峡库区建设竭力打造生态扶贫工程 (2003-06-03 06:49:47)
          重庆巫山组织百余船只清理三峡库区水上漂浮物 (2003-06-02 00:37:56)
          综述:移民十年 三峡库区七十余万人告别贫困 (2003-06-01 19:46:07)
          蓄水在即专家开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终验 (2003-05-28 10:32:54)
相关专题:三峡工程水库下闸蓄水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