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一向不招募外国人,但这个规矩最近有所改变。据2月7日的《纽约时报》报道,FBI计划在美国的大学里招募中国留学生,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更有力地洞察中国政府日渐加强的获取美国军用技术的努力”。
无独有偶,2月4日的《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趁农历新年之际,在几个华人聚居的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大城市展开新一轮广告攻势,招募亚裔尤其是华裔分析员和“前线”特工。CIA准备投入数千万美元加强有关中国的情报搜集和分析工作。其发言人说,这是希望利用华裔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优势。
招募华裔特工,无疑目标直指中国,这背后隐藏着和4年前的《考克斯报告》一样的逻辑:中国人取得技术进步会变得强大,强大了就会威胁美国;要遏制中国的发展,必须看管好美国的尖端技术。
FBI、CIA公开招收中国人
FBI的招聘会将于2月15日上午10点在位于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的罗纳德里根大厦开始,下午4点结束。FBI在其官方网站上提供了FD-140申请表,填写了表格就等于获得了参加招聘会的邀请函,但必须要带上DD-214、SF-50这两份文件才可以获准入内。
FBI急需大量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帮助应对全球恐怖和国内安全的挑战,主要工作岗位有预算分析师、电脑专家、外国财政研究专家、安全专家,年薪根据岗位的不同,从5万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
在FBI的招聘说明中有这样一段话:FBI和你寻找的其它职业不同,它具有挑战性、受人关注,而且十分重要。无论你的背景和专业如何,你都会发现在这里前途无量。因为这项工作对国家安全和所有美国人的生活质量有影响力。
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现在美国加州的一所大学讲学,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但要求不提及她的姓名。她提醒记者注意,英文里面的“recruit”有两种含义,一是“雇佣”,二是“利用”,她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像FBI这样的机构不太可能招收中国留学生做雇员。但雇佣也好,利用也好,性质没有什么区别。
是“雇佣”还是“利用”?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记者联系了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处的负责人,并递交了采访提纲,得到的答复是需要FBI总部回答。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没有得到答复(本报将继续对此予以关注)。
FBI的老对手中情局也没闲着,趁农历新年之际,在几个华人聚居的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大城市展开广告攻势,招募华裔分析员和“前线”特工。
为了迎合华裔,这次刊登的广告上面画有一头羊,还用中文写着“新年快乐”,正文则用英文写道:“正如羊年象征在充满挑战的年度锐意谋求祥和与平静一样,我们也在全力完成保卫美国及其人民的使命。你同样可以为这一重大职责尽一份心力。”广告刊登在华裔人口密集地区的10份报纸和杂志上。广告游说美籍华人称,他们可以“为国家服务”而并不一定要替私营公司效力。
中情局除了在华文报刊上刊登短期招聘广告外,还在其官方网页上长期刊登招聘中国分析员的启事,其中开列的聘用条件包括:申请者必须是美国公民,具有亚洲专题研究生学历,其研究课题是有关中国军事、国家安全和经济领域,而且平均学分(GPA)不低于3(满分为4);具有外语(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征者须对中国情报分析有浓厚兴趣,曾在外国,尤其是有在华语地区生活和从事有关工作的经验,非常了解地区性问题;所有申请人必须通过全面体检和测谎考验;中情局还会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候选人进行全面、详尽的背景调查;所有职位均要求雇员搬到首都华盛顿居住。
据报道,这一工作机会的年薪在4万到9万美元之间。但是中情局拒绝透露此次招聘的人数,也没有披露现在共有多少华裔在中情局效力。
FBI紧盯中国研究人员
FBI吸收中国留学生为其工作,反映了中国和美国复杂的政治经济联系,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目前,中国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进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中国学者成了美国大公司的主力研究人员,中国商人也成了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这引发一向有反华倾向政客的惯性思维:必须要辨别哪些是合法出口,哪些是非法,这对美国的安全至关重要。美国的外交专家也认为,中国政府急于获取美国先进的军事技术。
于是,有人开始把怀疑的目光集中到了中国留学生和学者身上。FBI的一名高级官员透露,FBI这一计划的目标是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因为他们有时候是中国政府派来收集信息的人。他们收集的信息主要是核物理技术以及可以用来提高军事通讯水平、导弹寻的水平和战场指挥控制水平的技术。另外一名拒绝透露姓名的FBI官员说,中国政府正在“更集中、更直接、更迫切地”吸取美国技术,尤其是可以用来优化导弹系统、提高电子战水平的核武器技术和尖端军事技术。
为了达到目的,FBI和中国留学生建立了联系,曾经在一些学校里组织过有中国学生团体参加的会议,尝试招收中文翻译人员。FBI官员认为,中国政府派来的留学生可能只是到大学学习,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向国内发一些从公开渠道获得的不怎么重要的消息,但无论如何,他们“干了些事情”。
负责招募的一位FBI官员透露,提供信息的学生会得到回报,但他拒绝透露到底有多少钱的回报。他说:“FBI想确认哪些人受中国政府委派,他们的研究集中在哪些领域。同时,我们还在寻找回国后依然能帮助我们的人。”
这位官员还说:“我们对那些学习历史、文学的孩子没有兴趣,我们想要研究核物理、空间动力学和与导弹有关的机械工程、人造卫星、电脑技术、加密技术等的学生清单。”
要得到这份清单并不难。从2002年11月起,FBI向美国各大专院校发出信函,索取所有外国学生和教职员的姓名、地址、电话、国籍、出生地、出生日期和国外联系地址等个人资料,名义上是调查他们是否与恐怖分子有联系。FBI和司法部的官员称,“9·11”后通过的《美国爱国法》允许校方“向联邦政府提供资料以打击恐怖主义”。
“卖国的事,给多少钱也不干”
《纽约时报》的报道中提到了中国政府的观点:关于中国政府在美国收集军事、科技信息的说法纯属捏造,不值得评论。其实,FBI秘密招收中国留学生的计划已经悄然进行了达半年之久。有评论说,这是FBI重振声威的一项重要举措,因为自从9·11以后,这个情报机构的名声每况愈下。
就连FBI的高级官员也承认,美国有上百万中国留学生和数以千计的学者,他们的目的是参加研讨会、学习、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和有组织地获取军事技术的行动没有任何联系。
另外,FBI官员也承认,中国政府所收集的大多数信息不属于机密,而是公共信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
由美国华裔知名人士组成的美国百人会负责人亨利·唐说,是否与FBI合作取决于学生自己,但是他担心FBI的政策和行为会对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以及更多的美籍华人造成伤害。
美国军方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詹姆斯·穆尔维农说,没有证据显示中国留学生进行间谍活动,但是,他和其他几位同事都认为,通过招募中国留学生以搜集中国情报是有意义的事情。他说:“我们需要知道中国军队、中国政府和中国工业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与有关人员接触才能获知。”他们认为FBI面临的难题是,如何找出那些已为中国政府工作或可能为中国政府工作的学生。据兰德公司调查,2001年到2002年,有6.3万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读取学位,这构成了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的11%。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亚洲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说:“这个国家中国人太多了,要判断哪些人是合法的,哪些是中国政府派来获取技术的,实在是太难了。”拉迪的同事理查德·布什对FBI招收中国人的行动不熟悉,但是他知道FBI在反间谍活动中“臭名昭著”,他还指出,中国学生有可能被中国政府“策反”,从而带来“有害信息”。
记者在北美的一个华人论坛发帖子发布这一讯息,立刻遭到留学生的指责,他们多数人说的一句话是:卖国的事,给多少钱也不干!一位学者认为,FBI招收中国留学生只是它不断加强的努力的一部分。他说:“我同意他们做的目的之一是修复9·11后臭名昭著的名声这一说法,这种努力也是FBI所有责任的一部分。”但他认为无论如何,像李文和那样的事情都不要再发生,那不仅会损害中国学者和学生的声誉,也会有损FBI的名声。
一刻不停地对付“来自中国的威胁”
FBI、CIA招募中国特工,无非是为了对付所谓的中国威胁,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中国人取得技术进步会变得强大,强大了就会威胁美国;要遏制中国的发展,必须看管好美国的尖端技术。
实际上,武断地宣称中国偷窃美国技术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怀疑中国学者充当间谍也不是新鲜事。
1999年3月8日,在美国原子弹实验中心——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的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文和,以涉嫌向外国泄露美国原子弹机密而被开除。1999年5月25日,美国国会抛出一份厚达700页的《考克斯报告》,指控中国在20多年的时间里,窃取了美国所有核弹头的机密。
2002年,反恐这一共同课题让中美走近了许多,但是“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一直没有闲着,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学者的依然大有人在。
2002年7月12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中国军事力量年度评估报告》。报告强调中国大陆正加紧发展军力,以便可能用武力实现两岸统一,并为应对美国军事干预做好准备。3天后,美国国会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推出了《美中经济关系的国家安全含义》报告。
与一连串报告相结合的,是对华裔科学家、商人甚至学生采取的一系列手段。
2003年1月,美国联邦检察机构起诉了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两名华裔人士叶飞和钟明,指控他们盗取了设在加州的“升阳电脑公司”和“日电电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商业机密,并且试图将情报转移到中国。“美国之音”借此指责中国的间谍活动正在危害美国的工业安全。
2003年1月21日,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就要开始春季课程,但该校化学系录取的8名中国学生依然没有得到签证。因为“9·11”后,化学专业被美国列为敏感而危险的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在内的相关学科也受到影响,据报道,美国已经把多个国家秘密列入敏感专业防范对象。与此同时,美国移民局还将启动外国留学生监督网络,监控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
来源:青年参考 作者: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