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探月工程历练大批人才 深空探测生力军现雏形

2014年01月02日 16:30 来源:《求是》 参与互动(0)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实况,并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慰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极大地鼓舞了国防科技战线奋力攻关、不断跨越的信心和勇气。

  嫦娥三号任务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铸就的新辉煌,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太空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从一号到三号,“嫦娥”接连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迈出了实现“航天梦”、“中国梦”的坚实步伐。

  带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探月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标志性工程,分“绕、落、回”三期实施,一期工程实现绕月探测,二期工程实现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开启探月工程一期任务。进入月球轨道后,卫星对月球进行全球性与综合性环绕探测,并传回月球三维影像,顺利迈出我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嫦娥二号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首次实现了由月球轨道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环绕探测,接着又首次实现对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飞越探测,目前已飞离地球6000多万公里。

  嫦娥三号探测器执行二期主任务,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组成,于2013年12月2日搭载长三乙火箭升空,开展了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面光学天文观测三类科学探测。

  一项充满巨大挑战的事业

  探月工程实施以来,工程领导小组从实际出发,科学论证、科学规划、科学组织、科学管理,着力推动工程研发、制造、应用能力的提升,使我国航天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嫦娥一号突破了地月轨道设计技术、运载火箭适应性改造技术、远距离(38万公里)测控技术、卫星的姿态轨道控制技术、热控技术、三体定向技术以及月球捕获技术等,验证了数据接收处理系统。

  嫦娥二号实现了六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一是突破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的发射技术;二是试验X频段深空测控技术,初步验证了深空测控体制;三是验证了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技术;四是验证了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快速测定轨技术,测试了将卫星飞行轨道由100公里圆轨道调整为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椭圆轨道的能力;五是试验了全新的着陆相机,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高;六是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嫦娥三号探测器采用了多项新技术,为新产品。整个任务系统共取得七大技术突破: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覆盖行星际的深空测控通信网;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首次在我国航天器上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热源和两相流体回路技术;首次研制建设一系列高水平特种深空探测试验设施,创新形成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

  探月工程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带动了我国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若干领域深入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进步,促进了众多技术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同时,工程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为深入开展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的生动实践

  实施探月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工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工信部、国防科工局会同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承担工程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团结协作、奋勇攻关,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大力协同、密切配合,参加工程的全体同志万众一心、顽强拼搏,胜利完成了这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光荣任务。这一重大成就,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探月工程提供了凝聚人才的平台,一大批人才在实践中得到了历练。国防科工局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着眼于我国深空探测事业的长远发展,明确提出“出经验、出成果、出模式、出人才”的要求,将培养人才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2004年工程实施以来,一大批活跃在科研、生产一线的优秀人才凝聚到工程中来,担当重任。历经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的磨练,探月人才梯队更加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不断涌现。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挑起大梁,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航天科技队伍迅速成长,凝聚中国力量的深空探测生力军雏形已现,人才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

  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和航天人的优良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艰苦奋斗的勤俭意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攀登的进取精神,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是发展航天事业的宝贵无形资产。一代代航天人刻苦钻研、殚精竭虑,有力地撑托起中华民族的“探月梦”、“航天梦”。

  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不渝追求。航天事业乃至整个国防科技工业,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梦想。探月需要梦想,梦想筑成伟业。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团结拼搏,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断谱写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许达哲)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