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盘点世界隐形战机发展:歼31飞行性能优于F35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19日 09:21 来源:学习时报 参与互动(0)
资料图:美国F35战斗机
资料图:美国F35战斗机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时32分25秒,由中航工业沈飞自主研制的AMF五代战机(歼—31)成功首飞。就此,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个同时试飞两款四代机原型机的国家,此前,只有美国同时研制了F-22和F-35两种五代机。

  这则来自央视网的“透明度”极高的消息,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更是让人感觉近10年来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武器装备研制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现在就让我们对隐形战机的一路行程做个简单的回顾吧。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F-117“夜莺”战机服役以来,对隐形战机的渴望就已成为各国空军梦想中的终极设备。但隐形战机真的就有那么神乎其神吗?科索沃战争很快给予回答,空袭中美军有一架 F-117战机被南斯拉夫军队击落。据说它的残骸完全被俄罗斯搞走。尽管 F-117战机目前已经退役,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 B-2隐形轰炸机和 F-22、F-35隐形战机,但“猛禽”也曾因高空缺氧而多次折戟关岛。

  自1942年德国生产出世界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后,西方国家将战机发展划分为目前的一至四代。在前三代战机中,同时出现的战机性能大致相差不大,比如,第二代战机有美国的F-4、苏联的米—21、中国的歼—7等,第三代有美国的F-16、俄罗斯的苏—27、中国的歼—10等。但到了第四代战机,却突然从多国的“百花齐放”变成美国的“一枝独秀”。除了美国外,欧俄日韩等国家的第四代战机研制都面临很多困难。

  按照美国军方考核隐形战机的几大指标,F-22战机必须具备“4S”能力——隐形、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短距起飞。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战机外形隐身设计实现波束控制,让照射飞机的电磁波在敌方雷达上只是闪烁不定的散信号,不容易被探测、识破和跟踪。譬如F-22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就仅有0.08平方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评价,如果说F-22的雷达反射截面积相当于乒乓球,那么,F-35的就如同篮球。“两者因作战用途、效能不同而产生差别,由此而形成高低搭配。”五角大楼如此解释F-22和F-35战机的配置,其实这只是说辞。因为考核隐形战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虽然重要,但F-35的隐形材料和涂层成本要比F-22低很多,说明一贯“财大气粗”美国人近年来也是囊中羞涩。

  那么,俄罗斯的情况怎么样呢?国际防务界认为它的T-50的雷达反射截面积约为 0.5平方米。美国的小伙伴日本近年来总想买F-22,但美国从垄断高技术武器的战略考虑出发,只允许卖给它F-35。日本采取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自主研制“心神”隐形战机已投入开发资金几千亿日元。“心神”外形借鉴F-22,机体表面采用三菱重工研发的“灵巧蒙皮”技术,所谓的隐形与此蒙皮技术有很大关联。

  再说发动机,美军F-22有两台超大推重比F119发动机,无需开加力就能实现超音速巡航。而俄罗斯,据说与T-50配套的117S发动机至今尚未全面投产。

  最后,还有个最关键的指标是,F-22装备的AN/APG-77雷达不仅可以满足超视距空战中对目标探测距离的需要,而且还要保证机载雷达在探测时不会破坏飞机的隐形效果。这方面美国人是有教训的。当初设计F-117的雷达RCS较小,但试飞时仅仅加装了一个数英尺长的空速管,马上就被 E-3预警机探测到了。在隐形战机开发上跃跃欲试的还有韩国、印度,但一直与美国人比肩前行的欧洲国家为何动静不大呢?原来,他们认为未来空战发展的方向应该是隐形无人机。欧洲坚持走的就是这条路。这种考虑对经历了阿富汗战争的美军来说不无影响。据2011年1月17日的美国《西雅图时报》称,美国当时正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将测试三种“革命性”无人机。一是能连续飞行一周时间的“全球观察者”无人机。二是能从航母上起飞投掷激光制导炸弹的X-47B无人机。三是能潜入敌方摧毁雷达系统的“幽灵射线”无人机。它们皆具备优良的隐形性能。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