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韩以中国威胁为由要求美同意延长弹道导弹射程

2012年10月25日 10:43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韩军联合参谋本部议长郑承兆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10月23日在美国举行第36次韩美军事委员会会议,确认驻韩美军将于2015年12月向韩军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24日,韩国国防部长官金宽镇又与美国防长帕内塔举行第44次韩美安保会议,探讨韩国导弹射程延长后的“后续问题”和强化对朝遏制方案。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24日公开表示,朝鲜政策走向至今“难以预测”。

  据韩国纽西斯通讯社24日报道,韩军联合参谋本部议长郑承兆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23日召开会议,再次确认美国将按计划于2015年12月完成向韩军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韩美在共同声明中称,双方一致认为韩美同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牢固,“绝不再容忍朝鲜任何形式的侵略和军事挑衅”。韩美军方决定将每年一次的军事委员会会议增加到两次以上,以便连续讨论一些关键问题。

  韩联社称,韩美军方检查了战时作战指挥权的移交工作进展,据悉目前移交工作已经完成61%。声明还表示,2015年驻韩美军交还战时作战指挥权后,现有的以韩美联合司令部为中心的单一指挥体制将解体,驻韩美军和韩军将分别成立指挥各自陆海空军的“战区司令部”,并互相协调作战和后勤支援。声明认为,“战略同盟2015”对深化韩美全方位战略同盟和联合防卫态势将起到实质性作用,并决定今后将更加频繁召开韩美军事委员会会议。

  24日,韩国国防部长官金宽镇与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又在华盛顿举行第44次韩美安保会议,集中讨论韩军导弹射程延长后的后续问题和韩美强化对朝遏制力的方案,特别是讨论如何在韩国建立“能实时侦察、识别、打击朝鲜全境核心目标的导弹体系”,如何应对朝鲜在西北岛屿等地的“挑衅”和朝军网络战。

  另据韩联社24日报道,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24日公开表示,朝鲜新领导班子过渡较为平稳,但目前朝鲜内外政策还“难以预测”。金星焕称,虽然朝鲜多次表明将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但是否有实质性变化还需要观察。金星焕表示,东北亚地区仍有多个安全风险要素,除了朝核问题之外,中国经济增长和军事影响力的增强使得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经济版图不断发生变化。

  日本共同社也称,日本防卫相森本敏23日视察鹿儿岛县航空自卫队基地的最新地面监视雷达FPS5。日本共有4处部署该雷达,负责对外国导弹进行捕捉和拦截。森本强调:“由于朝鲜的导弹发射以及俄罗斯舰艇和飞机等活动趋于活跃,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正日益严峻。只有雷达系统切实发挥作用,才能建立国家防卫体系。”

  森本敏24日又到长崎县佐世保市的陆上自卫队相浦驻屯地视察了以“离岛”(日本把除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之外的岛屿称作“离岛”)为假定任务的登陆训练。有分析认为,此次训练的意义在于牵制与日本有领土纠纷的中韩两国。日本共同社称,森本向陆上自卫队队员训话:“围绕领土和主权出现各种问题,应努力加强防卫能力”。报道称,日本此次训练被认为意在就钓鱼岛和独岛问题牵制中韩。

  针对朝鲜,美韩日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起。但韩国政治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作战指挥权移交还是韩国导弹射程问题,都凝聚着韩美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韩国一方面主张自主国防,希望收回象征国家主权核心的军队战时指挥权,所以韩美两国原计划2012年完成移交工作,但亲美的李明博政府上台后又担心“没了美国做靠山而无法独自应对周边威胁”,所以要求美国将移交年限推迟3年。而在导弹射程延长问题上,美国一直担心韩国莽撞而限制其发展具有过高攻击能力的弹道导弹,韩国又没有能力违背美国旨意,只好一再以朝鲜和中国威胁为由,要求美国满足其延长导弹射程意愿。

  韩国对美国的矛盾心态反映了韩国国内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之间的对立。韩国进步势力具有较浓的反美情绪,主张同朝鲜对话与合作,同中国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实现对美、对华“均衡外交”;而韩国保守势力则一向主张对朝采取强硬政策,进一步巩固韩美同盟,防范中国的潜在威胁。(驻韩国特约记者 王刚 詹德斌)

  相关报道:
          分析称韩国导弹增程将开启新一轮亚太军备竞赛
          港媒:韩军欲拥有类似中国东风系列弹道导弹
          韩官员称朝鲜核导弹能力提升使韩国受生存威胁
          专家:韩国延长导弹射程将打破地区战略平衡
          专家:韩国提高导弹射程并非意在中国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