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思想纵横)

分享到:

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思想纵横)

2025年01月15日 10:10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倪明胜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去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要勇于担责、敢于创新,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的明确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党员干部知重负重,在攻坚克难中练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铁肩膀、真本事,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党员干部开眼界、长见识、增本领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向书本学、向先进地区学、向老同志学,也可以通过网络拓展认知边界,这种知识与经验的获取方式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实践中进行实操和应用,洞悉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在实践中反复检验、不断创新,才能扫除经验盲区、补足能力短板。事实上,越是火热的实践、艰苦的环境、吃劲的岗位,越能磨砺人的品质、考验人的毅力、增长人的才能。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强调的正是实践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共产党人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提高修养,同时也获得事业的成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行靠实践,功到自然成’。在实践中提高修养,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是共产党人建功立业应遵循的重要原则。”现实中,许多党员干部学历高、理论强、综合素质好,接受新事物快,发展潜力大。但也要看到,一些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没有吃过苦,没有经受过挫折,没有经历过风雨,缺乏基层一线的摸爬滚打和实践锻炼,在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理急难险重任务时往往扛不住,难以挑起重担,不能攻坚克难。古人云:“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党员干部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扑下身子“迎考”、沉到一线“解题”,在大风大浪、艰难困苦中淬炼锻造,在难事急事和危局险局中磨炼应战,当上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才能练就挑大梁、担大任、干大事的本领,也才能在实践与认识的循环跃升中不断获得真知识、找到金点子、闯出新路子、创造新业绩。

  伟大事业成于实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态势,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啃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更加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勇于善于攻坚克难,敢于冲在前、干在先,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向难求成。

  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最终要通过实绩实效来体现。面对困难和挑战,有的党员干部每天忙忙碌碌,结果却一事无成;有的党员干部调研、座谈搞了不少,实际工作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或是缺乏能力,抓不住重点、用不对方法;或是缺少魄力,执行落实不到位;或是心中打着“小九九”,拨着小算盘,不能真正从政治上、全局上想问题、干事情。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必须树牢正确政绩观,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评价业绩的根本标准;在实践中上心用心,善于总结思考,不断通过实干巧干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不在忙碌中陷入事务主义,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编辑:刘阳禾】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理论新闻精选:

换一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