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网络“恶搞”折射现实 文化经典谁传承?

2006年08月10日 13:50

    漫画:如此“恶搞”背景说明:甘肃兰州一名语文教师的儿子这样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因为没钱买房,王母娘娘不让他和织女结婚;他一气之下下海经商,后赚得百万资产,买了一辆鹊桥牌轿车去接织女。如此“恶搞”令人瞠目结舌。关键字:恶搞 文化传承 中新社发 李华<漫画> 摄


  流传于互联网,专门利用文化经典的影响力,进行脱胎换骨式恶搞,以求得强烈反差效果的娱乐性恶搞,近年来有泛滥之势。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前后,“牛郎没钱买房,不能娶织女”之类的恶搞,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华读书报发表马龙生的文章认为,思想相对成熟的中老年人,对恶搞或可一笑置之,或嗤之以鼻,影响未必很大。但这类东西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却不能视而不见。

  文章指出,不能不说,恶搞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首先,在思想内涵上,由于历史局限,传统文化经典与新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反差已经很大。而现代人却没能将其做出相应的“精神提纯”;在传播方式上,传统文化经典始终停留在“原汁原味”的状态,没人对其做出通俗化解读。再加上学习过程中被强行灌输,孩子们厌倦、排斥就不奇怪。而在竞争的压力与“泛娱乐化”盛行同时存在的当代,文化经典既不能直接为人们提供“换饭吃”的技能,又恰好具备了制造反差效果、从而娱乐身心的条件,恶搞流行可谓水到渠成。

  文章说,恶搞内容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不难想象,生活中首先有了买不起房这样的事,才有了在恶搞中发泄的内容;生活中首先有了做好人没有得到相应回报这样的事,才颠覆了孩子们的道德观。如果生活中不是这样,想恶搞,怕是也难有这样的想象力。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发泄的平台,但我以为发泄也不能太过。不能只要自己认为好玩、好笑,就不顾一切胡乱编排。对此,政府应该适当加强管理,网络传媒也应该更多一些责任心。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国家各部门的齐心协力,把科学发展、净化社会等工作做得更好。(来源:香港《大公报》)


 
编辑:陈安娜】
:::相 关 报 道:::
·红色经典遭“恶搞” 八一电影厂拟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专题:建设网络道德 大兴文明之风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