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中国学|马豪恩:中国式现代化为何对拉美国家具有借鉴意义?(2025-10-17 21:02:22) -赛义德·哈桑·贾维德:中国在运用软实力方面仍有很大潜力(2025-10-15 21:55:41) -东西问·中国学丨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如何看待“软实力”?(2025-10-15 21:41:19) -东西问·中国学丨美国学者邰谧侠:“全球老学”如何超越中西回应当代?(2025-10-15 21:38:21) -东西问·中国学丨英国作家马丁内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何以成果丰硕?(2025-10-15 21:34:52) -世界中国学研究进入“共建共享共识”新阶段(2025-10-15 18:27:29) -东西问·中国学|短评:世界为何需要“中国学”?(2025-10-15 16:54:44) -西班牙学者:将中国视角引入课堂将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全球视野(2025-10-15 16:19:32) -美国学者为何选择加入“中国体验者”浪潮?(2025-10-15 15:48:45) -澳大利亚汉学家:我的中国之旅始于重走长征路(2025-10-15 15:00:12) -54部世界中国学研究推荐书目在上海发布(2025-10-15 14:40:36) -施寒微:中国的“君子”理念值得世界学习(2025-10-15 14:12:20) -54部世界中国学研究推荐书目在上海发布(2025-10-15 14:07:52) -阿根廷学者寄语年轻人:如果你想成为外交官或商人,你应该了解中国(2025-10-15 14:06:55) -54部世界中国学研究推荐书目发布(2025-10-15 11:58:30) -澳大利亚学者李木兰:想通过“木兰”这个名字汲取“她力量”(2025-10-14 21:35:31) -汉学家程思丽谈李约瑟与“中国学”结缘之路(2025-10-14 21:33:07)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发布“上海倡议”(2025-10-14 20:51:02) -埃及学者哈迪尔·赛义德:中国不寻求将自身模式强加于人(2025-10-14 20:46:21) -埃及学者哈迪尔·赛义德:中国已崛起为一股全球性的思想力量(2025-10-14 20:44:42) -高棣民:再次来上海,我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2025-10-14 19:53:10) -东西问·中国学丨李伯重: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如何相连?(2025-10-14 19:20:08) -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陈波:经济学能成为中国学发展助力(2025-10-14 18:47:28) -马丁·雅克:中国学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2025-10-14 18:30:54) -林尚立:深入中国场景 拓展中国学研究(2025-10-14 18:29:53)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沪举办 李书磊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2025-10-14 18:18:24) -美国学者盛赞中国现代化成就:仿佛走进“大观园”(2025-10-14 17:59:23) -意大利汉学家李集雅:儒家思想与西方思想有契合与互鉴(2025-10-14 17:23:05)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沪举办 李书磊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2025-10-14 17:18:43) -当“园丁家庭”遇上中式园林(2025-10-14 17:14:30)

54部世界中国学研究推荐书目在上海发布

本次推荐的书目包括研究专著、编著、工具书目等54部。其中,海外学者作品共40部,中国学者作品14部,覆盖历史、哲学、文化、政治、经济、社会、语言等不同领域。 [详细]

澳大利亚汉学家:我的中国之旅始于重走长征路

这位曾经重走长征路的出版商表示,长征开启了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详细]

世界中国学研究进入“共建共享共识”新阶段

“中国学不仅是研究中国的学问,更是以文明互鉴为根基的世界学问。” [详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