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80℃,南极科考队员如何喝上热水?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内陆队近日在中山站内陆出发基地举行出征仪式,25名队员将分别前往泰山站、昆仑站和格罗夫山地区,开展相关科学考察。
出征,一路平安!
内陆队在中山站举行出征仪式
“报告领队,昆仑站、泰山站、格罗夫山队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毕,请示出征!”
“出征,一路平安!”
本次内陆队有17名队员将途经泰山站,抵达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海拔4087米的昆仑站,开展科学考察。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昆仑站(泰山站)站长 金鑫淼:昆仑站(泰山站)队将前往距离南极中山站1260公里的昆仑站,开展中山站至昆仑站断面冰雪环境调查、空间物理和空间碎片观测、南极多维度天文观监测研究等考察工作,以及对国产大型雪橇和高压氧舱进行现场装备验证。
另外有8名队员将前往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的格罗夫山地区开展科学考察。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格罗夫山队队长 姚旭:我们将在麒麟冰下湖区域开展冰雷达探测、相敏雷达探测。
格罗夫山队还将在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区的麒麟冰下湖区域进行主动源地震测量、GNSS监测、物质平衡观测,采集湖区范围内的雪冰样品。基于获取的观测数据,为选取符合科学目标的冰下湖钻探位置提供科学依据。
麒麟冰下湖在3600米厚的冰层之下,具有高压、黑暗、低温、寡营养等极端环境特征,至少在过去300万年以来稳定存在,是开展极端环境下生命过程、南极冰盖演化、地球气候变化等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优选区域,也是作为地球早期与地外天体的类比环境,研究其中微生物群落特征与功能对揭示地球生命演化和探索地外生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发电栋:南极考察站的“心脏”
南极冬天极低温超过零下80℃,野外降雪量很大,有时候达到几米厚。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物资和能源供给成为巨大的挑战。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发电班班长 张冬:这间是我们的配电房,整个站区的电闸全在我这里。用人体来形容的话,发电栋就相当于心脏。整个发电栋如果断电,那整个站区就没有电了。
在南极,能源决定着人类是否可以在这里生存。无论是漫长寒冷的极夜,还是阳光高照的极昼,从生活到科研,能源为整个考察站提供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支撑。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发电班班长 张冬:工作压力也会比其他岗位大一些,三人两班制,12小时一个班。机房这边不能离人。今年全年发了99万度电。
中山站的能源主要靠柴油
在中山站,能源主要靠柴油,发电栋里的三台发电机组,每半个月就要轮流保养一次。不仅如此,发电栋还管理着整个站区的消防系统,像这套系统会实时记录并打印出哪个位置发现问题,从而迅速解决。
在南极,安全绝对是第一位,所以发电栋还专门配置了完备的消防装备。
中山站的储油罐在离综合楼稍远的地方,储油能力达660立方米,有效保障了站区的正常运转。
中山站的“生命之水”
水是生存要素之一。在中山站,队员们喝的水从哪里来?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队员带着走近了才知道,中山站的生命之水就在这片冰面下面。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 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表面它是冻住的,底部没有冻。这个叫莫愁湖。站上用的水都是从这个湖里过来的。
虽然南极洲上覆盖着巨大的冰盖,组成这些冰盖的淡水资源占据了地球淡水资源的70%以上。但是在南极,很难利用这些淡水资源。目前,南极大陆全境分布着约20个国家的近40个全年科考站,还有运行维护的夏季专用科考站,并不是每个站都有合适的淡水湖,有的需要通过海水淡化来取水。在中山站,有了莫愁湖,队员们确实不用发愁了,即使是冬天,湖底下的水也不会冻住。
湖心泵房内的温度常年保持20℃左右,为了掌握冰下淡水的情况,队员们还会定期来测量冰厚、水位和水质。莫愁湖的水,从泵房抽上来,通过这些管路,一直延伸送到发电栋。这些管路里不仅装有保温层,还有电加热,确保水不会被冻住。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 张方根:喝起来跟我们自己买的矿泉水,口感差不多。
在发电栋,不仅有水处理房,还有锅炉房,这样莫愁湖的水在这里就可以进行热交换,供到越冬楼和厨房等,水龙头出来的水就都是温热的。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发电班班长 张冬:我们相当于一个小城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7日 10:47:12
- 2024年12月27日 10:26:37
- 2024年12月26日 11:24:16
- 2024年12月26日 10:36:25
- 2024年12月26日 10:18:02
- 2024年12月26日 09:45:05
- 2024年12月26日 07:44:04
- 2024年12月25日 21:41:36
- 2024年12月25日 21:14:32
- 2024年12月25日 1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