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集团军某旅探索走开集约化复补训新路子
第73集团军某旅探索走开集约化复补训新路子——
分类施训砺强补弱,避免“一锅煮”
倪鑫磊 本报记者 危乔巧 特约记者 廖晓彬
寒冬时节,第73集团军某旅训练场上热火朝天。一边是补差人员忙着参加不同课目的基础训练,一边是训练尖子在专修室内切磋交流专业“绝活”,大家各得其所、各有收获。
该旅某连干部邹宗圣欣喜地发现,旅机关最新下发的训练问题整改清单上,此前被“置顶”的“复补训内容过于单一”问题,终于“销账”了。
前段时间,该旅机关组织人员到各营连开展训练督查。当时,刚刚进入年度复补训阶段,他们发现很多连队制订训练计划时,都将基础训练作为重点,而专业训练则普遍比重偏低。
这一惯常做法的利弊,邹宗圣和很多基层带兵人心中都很清楚:好处是下连时错过了基础训练的义务兵可以充分补训,基础不好的战士也可以结对补齐短板,但缺点是“一锅煮”,大家同上“一年级”,训练在低层次徘徊。
选择这一做法,“邹宗圣们”其实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我们也想分层次精细化开展复补训,可如果那样做,一个连队每天的训练都要区分不同课目和进度,分成很多小组,无论训练场地保障、带教骨干配备,还是训练安全管理,难度都很大。”
旅机关指出问题后,并没有简单通报了之,而是通过旅周交班会,进一步征求营连主官的意见建议。大家分析感到,传统的复补训做法,看似“以老带新”、全员参与、共同进步,实则训练效益不高,不仅专业训练大面积“停摆”,还可能让带教骨干产生“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必须作出改变。
既不能放任短板不管,又不能搁置专业不练,如何才能做到“砺强补弱”,让所有人在复补训阶段都得到能力提升?经过集思广益,该旅决定打破专业和建制壁垒,探索走开集约化复补训新路子——
以营为单位设立集约训练场,从各连挑选骨干轮流担任各课目教练员,帮助弱训人员补短板;将综合成绩良好以上人员分专业集中组训,为其提供专业训练场地,练强优势课目……
记者在舟桥专业训练场看到,刚刚完成战术基础动作训练的下士李长江,根据个人补差计划安排,又迅速转到观察与报知课目训练场。据他介绍,如今虽然没有“一对一”的结对帮带,但每个场地的教练员都能给出现场指导,他的基础训练成绩因此提升了不少。
该旅作训科杨参谋说,为确保复补训质效,旅里建立了跟踪问效机制,定期组织补差人员考核,基础训练课目成绩达到良好以上,方可进入专业训练。这意味着,今年的补差训练,每个人都要经历一场“过关升级”。
手榴弹使用训练场上,记者见证了下士赵杨航的“升级”时刻。只见他以娴熟的战术动作快速抵近墙体,完成“甩、滚、塞、抛”等动作后,奋力投出的2枚手榴弹精准命中地环靶心,教练员当场宣布成绩为“优秀”。赵杨航难掩内心激动:“全面打牢基础,才能实现能力跃升。”
正在开展操舟机训练的舟桥专业骨干汤超也收获不小。汤超是连队公认的训练尖子,今年上半年,他参加集团军组织的比武,获得第二名。这次复补训,得益于集约化组训的轮流带教,身为教练员的他,也有充足时间打磨自己的优势课目。“打破建制、区分专业集中训,还能跟别的高手学到不少东西!”汤超立志要在明年的比武中取得更好成绩。
既能“补短”又能“扬长”,这才是复补训的题中应有之义。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他们还通过随机抽样、普查底数、研究变量等办法,深入查找复补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用数据分析研究牵引组训动态调整。从最近几次的训练考核数据来看,该旅综合训练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18日 12:19:11
- 2025年01月17日 22:25:55
- 2025年01月17日 17:01:42
- 2025年01月17日 14:38:27
- 2025年01月17日 13:31:19
- 2025年01月17日 13:19:32
- 2025年01月17日 09:39:10
- 2025年01月17日 09:38:42
- 2025年01月17日 09:37:00
- 2025年01月17日 09: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