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启程赴缅甸访问 再掀中国外交高潮

2014年11月12日 16: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 郭金超)刚刚结束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日下午旋即前往机场,启程奔赴缅甸,开启又一次外交之行。

  李克强此行是赴缅甸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此访是中国近期外交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分析认为,乘着北京APEC会议的东风,此访将对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中缅关系,推进东亚区域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系列会议包括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10+8)等。有分析指出,三个机制不是简单的论坛,都具有“实质性内容”,因而议题不仅是地区国家共同关注的发展问题,也料将就东亚合作探讨更具体、更有含金量的合作计划。

  与以往不同,本次系列会议将在13日一天内密集举行,这无疑是对与会者体力和精力的双重考验。

  按照日程,李克强将首先在东亚峰会上亮相。作为东亚合作机制重要补充,东亚峰会即将步入第十个年头,峰会未来发展方向引发关注。谈及峰会未来,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提醒,要在照顾域外大国利益的同时,更突出东盟的主导地位,以免被一些域外势力“搅局”。

  据知,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中方将在会上重点阐述对峰会发展方向的原则立场,强调应坚持峰会“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性质,坚持东盟主导、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既定原则,以科学设计峰会未来发展。

  去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方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7合作框架”等一系列重大倡议。在“钻石十年”的开局之年,中国和东盟将如何落实有关部署,令随后的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备受瞩目。

  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10+1”更是中国参与东亚合作的基础。据知,今年“10+1”领导人会议上,中方将阐述发展与东盟关系政策,重申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致力于同东盟建设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回顾一年来双方落实“2+7合作框架”的积极进展等。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魏玲认为,中方主张的“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能否有所进展,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她认为,当前地区形势正在加快演变,此时如果能在政治互信上予以深化,不仅对中国与东盟关系至关重要,对整个亚太地区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13日最后举行的是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今年“10+3”领导人会议预计将重点关注如何加强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协调,继续深化财金、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亚洲自贸体系、投融资体系等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刚结束的北京APEC会议决定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路线图。这个议题也料将在本次“10+3”领导人会议上重点讨论。

  “通过北京APEC会议和此次会议,能否让不同自贸体系增加包容性与透明性,进一步加强协调、共同推进,是值得期待的一大看点。”魏玲认为。

  在结束系列会议的日程后,李克强将开始对缅甸进行访问。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中国国务院总理首次访缅。

  实际上,近年来中缅高层间互访频繁,仅缅甸总统登盛就任以来已6次来华访问或出席国际会议。11月8日,李克强刚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北京APEC会议的登盛。谈到此访,李克强说,期待通过此访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凝聚发展中缅睦邻友好的政治共识,把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向新高度。

  登盛也表示,缅甸政府和人民热切期盼李克强总理赴缅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缅,推动缅中和东盟—中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访问期间,李克强将与登盛举行小范围、大范围的会谈,就新形势下深化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交换意见,探讨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两国务实合作,拓展中缅文化、青年等领域友好交流合作等。两国领导人还将共同出席有关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等。

  相信通过这次访问,将会进一步加深中缅胞波情谊,提升两国全面战略合作水平到新的高度。(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