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产大飞机有望在2025年前后用上“中国动力”

2012年11月15日 16:3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国产大飞机有望在2025年前后用上“中国动力”

  (聚焦珠海航展)航空发动机发展路线图公布 国产大飞机有望用上“中国动力”

  航空发动机产业被视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长期以来,发动机性能水平相对落后,是中国航空产业的心病。来自珠海航展的消息显示,我国有关企业已经开始发力。

  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张健14日在航展现场公布,这将是一个从“填空补缺”到“望其项背”,最终确保和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的“三步走”过程。展望未来,中国国产大飞机有望在2025年前后用上“中国动力”。

  开路先锋:“岷山”和“九寨”

  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企业,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发动机研制生产企业之一。在本届航展上,这家企业发布了“岷山”“九寨”两型航空发动机,前者旨在满足中国高级教练机动力需求,后者则为未来中国小型公务机市场提供动力。与此同时,这家企业还展示了为中国国产大飞机研制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全尺寸金属模型。

  目前,全球航空发动机市场处于高度垄断状态,特别是运用于大型客机和运输机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市场几乎全由罗罗、普惠、通用等欧美巨头集团所掌握。市场人士认为,从“三步走”到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彰显了我国航空产业意欲打破发达国家垄断,让中国真正成长为航空强国的坚定信心。

  “现在我们还处于‘填空补缺’阶段。到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望其项背’,接近对方的水平。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并驾齐驱’,达到并且在部分领域还要赶超他们。”张健说,“我们预计,2020年前后将正式完成国产大飞机配套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加上适航使用时间,预计在2025年前后,这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动机将有望正式投入使用。”

  创造“中国动力”有坚实基础

  刺激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的直接动力是极其旺盛的市场需求。张健说,中国航空产业整体发展迅猛,对国产发动机需求非常旺盛。“军民用飞机都需要国产发动机,这给发动机行业带来很好的市场前景,促使我们不断加快研制。”

  日益雄厚的国家实力,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力行“三步走”战略的坚强后盾。张健说,中国航空产业之所以患有“动力不足”,根本原因在于投入不足。有数据显示,美国过去50年中,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累计投入达到1000亿美元,而中国累计投入总额还达不到美国单家企业的投入水平。现在,随着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中国已经完全有能力扭转这一局面。

  “我们已经启动专项计划,准备投入100亿元开展研发。”张健介绍。

  和以往处于垄断状态、基本依靠国有大型企业和中央政府投入不同,此轮“三步走”战略规划中,地方经济和广大民营企业也要唱主角。张健说,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很多地方对发展航空发动机产业兴趣浓厚,不少民营企业也非常愿意参与,“这也大大增加了资金来源渠道,我们已经和长三角地区多家企业展开了广泛合作。这些都会给中国发动机产业注入新动力”。

  “中国动力”欢迎全球产业合作

  越来越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步伐,也令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迎来空前的合作发展机遇。张健说,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对外合作正在从零部件生产向合作研发转变,中国企业已经在多款发动机研发中作为风险承担商,和空客、通用一起进行联合研制,未来中国企业也将作为主集成商和发包商,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吸纳国际巨头参与研制更多新型发动机。

  “从零起步到现在,中国已经在一些航空零部件领域成为全球唯一供货商,我们主张开放,欢迎合作,我们有信心在合作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张健说。

  在本届航展上,一批国际知名航空企业也表达了愿意同中国企业合作研制开发的积极意向。美国财富500强企业伊顿公司旗下宇航集团就在为中国研制生产的自主知识产权支线客机ARJ21提供发动机燃油泵及管路等产品。伊顿公司宇航集团亚太区总裁周涛说,这家企业还参与到中国国产大飞机及其发动机的研制之中,为此企业投入了数千万美元,和中国企业成立了合资子公司。他说:“我们乐意和中国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双方都将从这种合作中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技术并购等方式“走出去”,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推进“中国动力”研发进程的有力武器。在本届航展上,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全球领先航空制造商大陆航空发动机公司作为中国企业的全资子公司登台亮相,宣布将为通用航空研发全系列航空柴油发动机。张健说,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并购等手段,推动自身科技研发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记者王攀、呼涛、吴涛)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