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韩亚空难受害者索赔有3种渠道 管辖法院引争议(2)

2013年07月18日 09: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管辖法院争议或很激烈

  事故当天,韩亚航空公司已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公布空难查询电话,并着手研究赔偿标准。“假如家属对协商的赔偿数额不满意,可以提起诉讼。”程啸说。

  在程啸看来,中、韩、美三国法院都有可能成为本案的管辖法院,不过,如果受害者及家属选择在侵权发生地即美国起诉,可能会比在中、韩起诉获得更高赔偿数额。事实上,空难发生在美国,主要的证物、证人证言等证据也都在美国,因此由美国的法院管辖也是最适当的。

  记者注意到,多位接受媒体采访的学者、律师均表示,如能在美国法院起诉,每位受害者约能获得150万美元赔偿。该数额往往比中、韩两国的赔偿数额高出许多。

  程啸介绍,美国法院系统分为联邦法院系统与州法院系统,不同的法院对损害赔偿的认识是有差异的。比如,有些联邦法院可能对大公司“好一些”,而有些州法院则更倾向于同情受害者,赔偿数额较高。当然,不同州之间的赔偿数额也有差异。

  “在美国起诉的另一个重要的好处是,本次事故客机是由美国波音公司生产。”他说,如果调查结果显示飞机在制造、设计等方面存在缺陷,受害人可以针对波音公司提起产品责任之诉,在美国法院起诉,显然更便利。

  程啸告诉记者,美国有一项在世界法律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制度,即惩罚性赔偿,该制度对受害人的保护也非常有利。美国法院对于那些明知产品有缺陷仍进行生产、销售的公司会做出“惩罚性赔偿”的判决,这种损害赔偿数额会比实际损害多得多,“比如,实际损害为100万元,惩罚性赔偿可能有1000万元。”

  郝俊波则认为,在美国诉讼还有个好处是,起诉时可以请被告按照原告的要求出示、提供证据,“像这样的空难,不可能要求家属来举证飞机质量是否存在问题。”

  尽管在美国起诉可能获得高额赔偿,但在北京金平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国大使馆法律顾问金燕看来,实现并不容易。

  金燕曾参与1997年美国关岛空难的索赔案件,她推测,韩亚航空公司可能会动员律师团,主张中国乘客的最终目的地是中国,以此力争美国法院没有管辖权,“因为很多中国旅客买的是往返机票。”

  这样的做法并非没有先例。1997年大韩航空关岛空难中,受害人家属在美国向大韩航空提起的诉讼就曾被美国得克萨斯州联邦法院驳回。

  “美国是判例法国家。如果中国旅客起诉,有可能被美国法院驳回。”金燕强调,美国的联邦法院会比地方法院更注重一些规范,像空难这样的涉外大型案件,由联邦法院受理的可能性较大。

  受害者应暂缓签署无法理解的协议

  多位受访学者、律师告诉中国青年报,空难索赔的诉讼时间一般比较长,这与调查结果公布、法院效率等问题有关。例如,2004年发生的包头空难,迄今仍有家属在为索赔问题奔波。

  金燕曾代理10名关岛空难幸存者的索赔案件,起诉对象是美国政府。“空难有好多原因结合在一起,难以特别明确是哪个问题。”金燕回忆,起诉前期工作非常艰难,开了10次听证会,消耗了不少人力物力。

  庭审现场,中方请在空难中被烧伤的受害者讲述经历,同时展示画面,引起了陪审团的关注。最终,对方代理人提出和解,10名受害者共获3000万元美金赔偿,其中最高的获600万美元。这一和解过程共花了两年,“在美国诉讼程序中算短的。”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诉讼走到最后,有时候也未必比同意和解拿到的多。

  “其实,诉讼对航空公司、保险公司都会产生压力,增加其成本。”包头空难索赔案件的代理律师郝俊波说,有的公司如果没有付出成本,即使同意赔偿,可能也会提出较多要求。而起诉之后,若航空公司应对态度不积极,即可走法律程序。

  郝俊波认为,没有起诉通常不会有高额的赔偿。据他透露,航空公司向受害者支付的赔偿金,最终是由航空公司的保险公司出的,如果未进行诉讼就作出高额赔偿,航空公司对它的保险公司不太好交代,“给赔偿需要理由。”

  他建议,受害者及其家属应该尽快找律师签订委托合同。

  程啸对此表示认同。他介绍,如果在美国聘请熟悉本国法律的律师,可采取胜诉分成的方式,即“诉讼前当事人不用预付任何费用,全部由律师垫付,但是在胜诉后律师将从获得的赔偿金中分取相当的比例”。在以往包头空难等重大事故中,一些美国律师甚至会主动联系当事人亲属,询问是否需要律师服务。

  “即便不诉讼,也可以在律师的帮助下与航空公司谈判,这样得到的赔偿数额往往比没律师在场的情况高。”程啸提醒,如不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英文不好,受害者应暂缓签署无法理解的协议。(记者 卢义杰)

【编辑:董煜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