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民众忆西哈努克:热情好客喜爱李双江歌曲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16日 07:3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柬埔寨太皇、前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15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作为亚洲国家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西哈努克一生历经风雨,深受柬埔寨人民崇敬和爱戴,对友好邻邦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深切情谊。

  西哈努克,一个陪伴了中国几代人的名字。从“30后”到“90后”,多少代中国人,也许不清楚柬埔寨这个国家究竟发生过什么,却都知道“西哈努克”这个名字,知道这位永远带着谦和微笑的柬埔寨亲王。一个烙印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柬埔寨名字,这个名字的背后,是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

  ■记忆碎片

  三次给亲王献花

  ●青岛电视台主持人 朱月明 70后

  “曾经有人开玩笑说西哈努克是我的老朋友。”青岛电视台主持人朱月明是辽宁丹东市人,上小学时当过“献花儿童”,只要有重要外宾到丹东,参与献花的两位少年里一定有她的身影,而西哈努克是她献花的第一位外宾。那一年,朱月明十一岁。此后的三年里,她总共三次给西哈努克献花。

  朱月明回忆说,那年她上三年级,西哈努克和夫人到朝鲜访问经停丹东,她和另一个男孩一起为他们献花。朱月明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将鲜花送到了西哈努克的手里,而西哈努克留给她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他太和蔼了,和每个人弯着腰说‘你好’,轻声细语一直微笑。”让朱月明印象深刻的是,西哈努克的手软绵绵的,“我当时叫他‘爷爷’,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和外国友人行贴面礼,扑面而来的淡淡香水味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随着慢慢长大,朱月明也只能从电视上见到西哈努克亲王和莫尼克公主了,“每次看到都觉得有变化,亲王越来越老,白头发越来越多,公主也从风姿绰约的女人逐渐变成了老奶奶。”昨天早上,朱月明从微信上得知西哈努克去世的消息,“毕竟也是九十岁的老人了。”她在微博上寄托了自己的哀思:“今晨,亲王撒手人寰,留下的是他永远的笑容可掬,他双手的亲切柔软,还有拥抱时扑面而来的淡淡香水味。”

  西哈努克“太派了”

  ●李女士 退休工人 50后

  记忆中应该是1969年,那时候我还在上初中,听说西哈努克夫妇要来,学校选了一批女同学去迎宾,我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人们的着装都比较素,没什么带颜色的衣服,学校要求我们都穿花衣服、花裙子,我到处借,借到了很漂亮的花衣服和裙子。我们还自己制作花束,捡树枝,用带颜色的纸糊起来,非常漂亮。

  记得那天去迎宾,特别热闹,西哈努克夫妇出现的时候,我都惊呆了,他特别帅,他的夫人也特别漂亮,印象中她穿的是一条粉色的裙子,还戴了一顶遮阳帽。那时候很少有遮阳帽,我们都羡慕得不得了。

  西哈努克夫妇都特别爱笑,笑容很甜蜜,一直朝我们招手、点头,很友好,也很可亲。我们几个同学事后谈论起来,说得最多的就是三个字:“太派了”。(记者 肖丹)

  他喜欢李双江的歌

  ●钱岳 电台编辑 70后

  小时候在新闻联播中经常能够看到西哈努克亲王的身影,知道他和中国领导人、中国人民的关系非常好,似乎是当年与中国关系最好的外国领导人。那时的印象中,新闻镜头里的西哈努克亲王总是一身得体的西装,时常面带微笑,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

  参加工作以后,曾经做了几年娱乐新闻编辑。在工作之中,又了解到西哈努克亲王的一个有趣的爱好。将中国比作第二祖国的西哈努克亲王也非常喜欢中国歌曲,尤其痴迷李双江老师的作品,我理解这是因为李老师大气磅礴的红色经典歌曲契合了亲王炽热的爱国情怀。(记者 邹乐)

  放电影前总有“他”

  ●赵惠曼女士 退休工人 50后

  “印象很深啊,要说这外国领导人,给我们这辈人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努克儿了。”生于1955年初的赵惠曼女士,提起西哈努克,直接简称成了“努克儿”了,这也是许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对他的惯称。

  赵女士回忆,1970年3月,西哈努克来到北京的那一天,16岁的她和同学们,站在长安街边,手举鲜花口喊欢迎,“我亲眼看着,总理和努克儿乘坐的敞篷车,从我们身边向西边开走。”只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柬埔寨国内已经发生政变,后来柬埔寨的一系列国家机关都在中国成立,人们才从新闻里得知政变。“据说,当时因为政变,一些国家不再对他亲善,而总理很热情地接纳了他。”

  此后的新闻中,只要提到西哈努克,就将他称作“中国的好朋友”或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西哈努克的《怀念中国》等歌曲,50后几乎人人都能唱,“啊 敬爱的中国啊 我的心没有变……”聊到这里,赵女士便唱了出来。

  由于特殊年代,文化匮乏,当时人们能看到的,无非是“八戏三战一哈哈”。八戏说的是八个样板戏,三战则是《地道战》等三部电影,而“一哈哈”就是电影前“新闻简报”中经常看到的,关于西哈努克的新闻。只是那个时代,一些解放前没有学过文化的老人,对于西哈努克一直有疑问,赵大姐一位同学的母亲岁数很大了,经常从收音机里听到关于“诺罗敦·西哈努克”的新闻,有一天便问孩子,“这个诺罗敦是谁啊?为什么他总是和西哈努克在一块儿呢?”(记者 王歧丰)

  “毛主席的芒果”谁送的?

  ●王先生 退休工人 50后

  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社会上曾经流行过“毛主席的芒果”,毛主席把国外领导人送给他的芒果,转送给工人阶级。后来这些芒果被复制、展览,不必多说。可究竟是谁送给了毛主席芒果,如今却难以说清。许多网友回忆当年的传说,包括阿尔巴尼亚、泰国、菲律宾、刚果等国家领导人都曾送过芒果,当然也包括西哈努克。可网友考证,发现确有记载的只是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领导人或夫人确实赠送过芒果。西哈努克送过没有呢?

  “肯定送过。就是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那会儿。”今年整60岁的老王先生说,自己清楚地记得,当年的“话匣子”里面播放过这个新闻,虽然具体日子不记得了,但确实有过。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