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核心引擎动能澎湃
大湾区核心引擎动能澎湃
锚定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 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南沙开发建设
出台贯彻落实《南沙方案》的实施方案和12项重大政策、252项重大事项和60项重大项目3张清单,31项市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南沙区实施,公布放宽市场准入试点第一批15条应用场景清单。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先后制定实施三批99项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工作事项清单,4个创新性、示范性事项入选广东省发布的两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对港澳司法、会计等10个领域57项境外职业资格实行便利执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广深港高铁、南沙港铁路、穗深城际、广汕高铁建成开通,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与佛肇城际、莞惠城际“四线”贯通运营,广州白云站开通运营,“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加速成型。
宜居宜业宜游
印发实施“五乐”计划2.0版,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55个。全市20家医疗机构成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2家医疗机构纳入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4家养老机构纳入香港“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当人们翻开世界地图时,总会发现一条规律:临海地区聚集着经济最为发达、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湾区尤其突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如是,正在崛起的“第四极”——粤港澳大湾区亦如是。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多来,粤港澳三地“硬联通”迅速推进,“软联通”成果斐然,“心联通”愈发紧密,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胸怀“国之大者”,锚定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向着“打造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目标加速前进。
“湾区心”激发动能
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从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被赋予“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定位;到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中,被赋予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使命;再到国家三部委《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跃动的“湾区之心”,正迸发着澎湃动力。
广州迅速落实,出台贯彻《南沙方案》的实施方案和12项重大政策、252项重大事项和60项重大项目3张清单,31项市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南沙区实施,公布放宽市场准入试点第一批15条应用场景清单,以南沙开发开放之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跃升。
三大先行启动区加快建设,南沙湾在建项目、庆盛枢纽综合开发项目、南沙枢纽起步区项目均完成总投资的60%以上……一座“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正在形成。
我国自主研制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此启航,大湾区全空间无人体系及低空经济产业孵化基地揭牌,巨湾技研、芯粤能、融捷(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芯晨大海”新兴产业集群加速成势……一个既能在国际竞争,也能与世界合作的产业格局日渐清晰。
“硬联通”跨江越海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中国人的坚定,更是浪漫。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多项超级工程投入使用,梅龙高铁等新线路接入高铁网络,粤港澳大湾区架起了一张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高速立体交通网。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体会颇深。在去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始前,他从香港出发,先到广州南沙洽谈合作,再马不停蹄地驱车前往深圳参加大会。在这背后,有中国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之一广深港高铁,有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公路通道,连接起粤港澳大湾区最繁华的都市群。尤其是广深港高铁,跨境高铁开行数量目前已日均超200列,市民乘坐湾区“大号地铁”串门不再是想象。去年,广深港跨境客流达1808.5万人次,同比增长32%。
除了走“陆路”,“海路”同样通达。广交会期间,位于展馆的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每天往返香港12个航次,让客商可享受“广州检票、香港登机”的一站式便捷服务。自2023年4月14日试运营至2024年10月30日,琶洲港澳客运码头运营5416个航班,运载旅客超过21万人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设施。
随着广深港高铁、南沙港铁路、穗深城际、广汕高铁建成开通,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与佛肇城际、莞惠城际“四线”贯通运营,广州白云站开通运营,“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加速成型。
“软联通”打破藩篱
人流、物流、资金流奔流不息,粤港澳大湾区日益交融的新气象,得益于基础设施“硬联通”的迅速推进,也得益于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软联通”的愈发紧密。
当来自广州高校和来自香港高校的两个教授,希望共同申报承担一个国家级课题,并让两边科研团队实现“人流通、钱流通、知识流通”,在尚未有顶层设计的情况下,如何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研处处长李冬孚近日分享的答案是,“学校有需求,自己先打通”。
2023年10月,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粤港合作办学高校中率先设立“20—20联合研究专项”,由两校分别资助1000万元港币和1000万元人民币,鼓励两边科研团队联合开展课题、申报专项、培养研博研究生。这一探索获得了广东省科技厅真金白银的“支持”——投入1000万元,与两校共同签署《深度合作计划》并启动实施“1+1+1”联合资助计划。
特别之处还在于,该专项可以制定“自己的规则”。港科大(广州)相关人士受访表示,以往粤港两地合作项目,多由两地分别发布项目征集指南、分别组织专家评审,或资助的项目也需要依两地的制度办法来管理。“这次的两校合作专项,实现了一份项目指南、一个评审委员会、一套管理办法,对由两校成员主持的合作项目进行管理,这也是粤港科研合作中机制对接的一种创新尝试。”目前,这个科研合作模式也推广到其他粤港两地均有校园的合作办学高校。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三地主体共同演奏的交响曲。近年,这类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各方智慧的“软联通”实践越发丰富,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据悉,广州先后制定实施三批99项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工作事项清单,4个创新性、示范性事项入选广东省发布的两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落地实施“跨境理财通”2.0试点,实施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对港澳司法、会计等10个领域57项境外职业资格实行便利执业。
“心联通”越发紧密
近年来,越来越多港澳居民来广州上学、就业、就医、养老。三地在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越发融合,“同心圆”越画越大。
如何让港澳青年更好地“安居乐业”?一个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尤为关键。为此,广州印发实施“五乐”计划2.0版,建成55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青年人就业创业不容易,现在机会摆在你的面前,还有我这个导师,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有什么问题,找我!”在广州,18位来自文化创意、金融科技、教育咨询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的港澳人士,受聘为第二批大湾区职场导师。在香港和澳门,广州新设立的湾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站,正打造成为面向港澳青年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桥头堡,为港澳青年直接提供岗位推荐、职业指导、就业政策导办等“面对面”咨询服务。
“湾区人”逐梦的起点,不限于创业青年。随着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和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纳入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与考学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批自2024年起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澳门保送生,越来越多港澳籍学生可领取到广州学校“入场券”,享受穗港澳教育一体化的红利。
医疗服务方面,广州全市20家医疗机构成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2家医疗机构纳入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4家养老机构纳入香港“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一老一少”,都能在大湾区找到心安处。(方晴)
来源:广州日报
大湾区精选:
- 2025年01月18日 09:51:52
- 2025年01月17日 23:36:59
- 2025年01月17日 22:40:14
- 2025年01月17日 22:21:54
- 2025年01月17日 20:25:13
- 2025年01月17日 19:24:31
- 2025年01月17日 18:41:52
- 2025年01月17日 15:20:46
- 2025年01月17日 14:23:08
- 2025年01月17日 1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