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博物馆成了“低碳馆”
位于江苏苏州的苏州博物馆一直很“火爆”。
“很多游客可能不知道,博物馆可是能耗大户。”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告诉记者,作为文物保护展览场所,博物馆不仅要让游客感到舒适,更要照顾好馆藏文物的温湿度“体感”,十分依赖环境调控设备,因而普遍存在耗能高、运行费用高、碳排放高的问题。针对这一痛点,苏州博物馆依托“科技+精细化管理”手段,赋能博物馆绿色低碳转型,创建运行碳中和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建成于1960年,本馆于2006年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建造,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是一座传统与现代相融的综合性博物馆。2021年,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号召,苏州博物馆提出转型设想,在文物部门的支持下,很快启动了博物馆绿色低碳转型项目。
运行碳中和博物馆,在全国尚属首例。谢晓婷介绍,苏州博物馆计划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着手,预计实现降低25%电能消耗、提升20%系统效率,最终每年节能收益近150万元。
强化办公OA软件的使用,规范各级流程,助推实现无纸化办公;升级智能照明,将150瓦的卤素灯换成上千个LED节能灯……基于这些点点滴滴,在第六次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苏州博物馆从127家一级博物馆中脱颖而出,再获优秀等次,稳居全国博物馆第一方阵。
“现在我们已经养成人走关灯、人离关电、节约用水等节能好习惯。”苏州博物馆工程设备部工作人员孔欣说。
在孔欣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博物馆地下一层。“这是今年2月份刚换的磁悬浮冷冻机,原先的是定频主机,现在采用的是磁悬浮冷水技术,提高变频冷水机组运行效率的同时还比传统机组节能20%以上。”孔欣说,磁悬浮机组是新一代冷水主机的典型代表,具有超高能效、无油润滑、低占地、低配电等诸多优势。
如何做到使用不同冷机分别控制展品区域和办公区域,实现“无人的时候不供冷”呢?孔欣解释道,这需要进行分区分时精细化管理,即定制调控每一个空调箱,对新风系统进行专项优化,设计自控逻辑,从而实现“博物馆内不同区域零碳温湿控制调节”,逐步消除空调箱出现的冷热抵消问题。
“专业的事要让专业的人做。”谢晓婷说,苏州博物馆邀请了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对博物馆的建筑构造、建筑物朝向、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用途等进行多维度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测试数据,形成了《苏州博物馆能耗审计及节能诊断报告》。这笔能耗账为千头万绪的节能降碳工作指明了方向。
针对高能耗的症结所在,《苏州博物馆实现运行碳中和的博物馆实施方案》出炉,其中就更加环保、节能、低碳、创新的设备运行优化方案提出了5个实施步骤,即引进全工况变流量高效冷却塔;燃气锅炉改为电驱动热泵,消除直接碳排放;优化控制主设备及配套设备间;分区分时精细化管理,逐一定制调试空调;推进建设适合室内能源、环境与碳排放数字化控制平台。
为推进项目实施,苏州博物馆还与专业服务低碳建筑的本土企业合作,更换能耗更低、排碳更少、效率更高的设备,改造了冷却塔设备,风机也缩减至现在的两台,极大节省了室外机房面积,为电驱动热泵的安装预留了空间。项目采用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技术的电驱动热泵,较之原先的燃气锅炉而言,更加环保、节能、低碳,使用寿命也更长。
博物馆成了“低碳馆”。2023年6月,苏州博物馆的“依托科技+精细化管理 赋能博物馆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今年1月至7月,苏州博物馆用水量下降6765吨,同比下降38.8%;用电量下降206267度,同比下降10.2%,水电费同比下降16万余元。
“以科技创新推动博物馆绿色转型,助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苏州博物馆新的使命。”谢晓婷表示,希望能为推广文博单位低碳运营、分区分时精细化管理作出示范表率,努力为展现文物工作新气象、新作为树立行业标杆。
文娱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3日 15:48:32
- 2024年11月23日 12:24:38
- 2024年11月23日 11:41:53
- 2024年11月23日 11:41:05
- 2024年11月23日 10:49:14
- 2024年11月23日 10:46:21
- 2024年11月23日 09:32:43
- 2024年11月22日 15:01:15
- 2024年11月22日 13:57:05
- 2024年11月22日 13: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