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海伦·凯勒曾悄悄订婚并试图私奔
不少人读过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励志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知道她毕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事迹,然而你可知道,凯勒也像普通女人一样,曾尝过爱情的甜蜜滋味,却受所处时代的局限未能修成正果?
美国作家罗茜·苏丹偶然发现凯勒的“秘密”,根据这段恋情创作小说《海伦·凯勒的秘密爱情生活》。
惊奇发现
在苏丹脑海中,凯勒是“谜一样”的人物,是一心照顾别人、没有七情六欲的“圣女”,甚至不是女人。所以,当苏丹几年前从一本传记中读到凯勒曾有一段恋情,她惊讶不已。
传记用不多篇幅,大约6页,讲述凯勒30多岁时爱上一名男子,悄悄订婚,甚至试图冲破老师安妮·沙利文和家人的阻挠与那人私奔,但最终不了了之。苏丹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故事,随后决定以凯勒的恋情为主题写一本小说。为此展开调查。
遇到真爱
为创作这本小说,苏丹从当地图书馆借出所有与凯勒有关的书籍,查阅大量记录凯勒生活的档案文件,包括信件、剪报和照片等。
苏丹在调研中了解到,凯勒从小相对而言更喜欢接触男性。小时候,如果家里来男宾,她就会问对方“我好看吗?”
凯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镇,快两岁时因患猩红热失去视力和听力,后来在老师沙利文帮助下,学会读书和说话。
1916年,凯勒已成名人,为凯勒付出大量心血的沙利文老师却病倒了。随后,29岁的《波士顿先驱报》记者彼得·费根接替沙利文,给凯勒当助手。费根不久就学会“手指语”,用手指把信件、报纸文章、书的内容写在凯勒的手掌上。两人在密切接触中渐生情愫。费根欣赏凯勒对事业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费根的爱让凯勒感觉生命揭开新篇章。
时代局限
苏丹经由调研得出结论:凯勒年轻时的社会保守观念让她的爱情之花凋谢。
那时候,包括沙利文和凯勒的家人在内,人们普遍认为残疾人不应该结婚,甚至不应该有浪漫的念头。凯勒有时偷偷看爱情小说,但只要沙利文发现,就会阻止凯勒。
苏丹在《赫芬顿邮报》上写道:“海伦·凯勒陷于对家庭的忠诚和对爱情的渴望中……她战胜身体缺陷的成功和她的巨大名气使她受制于圣洁的形象。虽然她可以为平等、为其他人的权利大声疾呼……却得不到她为别人争取到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