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出“对等” 美国关税谈判策略反噬自身
日本派出的谈判代表,再次空手而归。
两个多月内第七次访美,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为争取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会面,特意延长行程,却连人都没见到,谈判也无疾而终。
赤泽亮正刚回国,美国总统特朗普便发难,称“日本被宠坏了”,“美国接受了日本数百万辆汽车,这不公平”。随后有消息称,美方将搁置与日本的磋商,转而优先与印度等其他国家推进谈判。

距离美国设定的“对等关税”暂停期限7月9日,仅剩不到一周时间。
英国与美国率先签署所谓“框架协议”,但并未解决最核心的钢铝关税问题,被认为是象征性成果;欧盟陷入“签还是不签”的犹豫,既要顾及内部平衡,又要提防美方翻脸;加拿大与美国刚达成共识,特朗普便以“数字税”为由威胁终止磋商,最终加方选择让步。
谈不拢,谈不下,谈了也可能被反悔,成了各方与美方贸易谈判的现实写照。
彭博社在最新一篇报道中这样形容,在暂缓实施“对等关税”的3个月时间里,白宫看来无法实现全面重构全球贸易格局的目标。
尽管特朗普的高级顾问们表示,预计多达十几份协议将在7月9日截止日期前完成。但外界普遍预期,这些所谓“协议”多半只是框架文件或空洞承诺,真正的细节谈判还远未到来。
杜克大学教授蒂姆·梅尔表示,白宫或将宣布一些被称为“贸易协议”的文本,但并不符合人们对这一术语的普遍理解。
7月9日即将到来,市场不安情绪已开始弥漫,美国政府内部的矛盾表态,令市场情绪更加不安。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声称“计划很快与10个主要贸易伙伴达成协议”,财长贝森特却暗示“可能延期到9月”,特朗普则表示“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想直接给所有人发封信,‘恭喜!你们得缴25%。’”
目前,外界难以判断美国政府是坚持最后期限,还是会予以延长,以留出更多时间进行谈判。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对三里河表示,美国政府官员在谈判期限上的不同表态,是内部政策博弈和对外谈判施压的复合产物。
他认为,部分官员释放“延期”信号是出于对现实的考量——谈判仍存分歧、经济承压加剧;特朗普是试图通过制造紧迫感,迫使谈判对手让步,同时稳定国内蓝领等群体对其的支持。
然而,谈判的不确定性已对市场造成实质性影响。4月以来,美国股市波动放大、债市承压、美元走弱。
德勤最新报告预计,即便最终达成多个贸易协定、使平均关税大幅降至7.5%左右, 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仍将低于此前两年。若谈判结果不佳,平均关税税率升至25%左右,美国可能在年底陷入衰退,发生新一轮债市动荡。
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以“公平贸易”为名,实则是大行保护主义和单边霸凌之实。从规则设定到谈判节奏,美国政府都在试图主导、操控局面,但越来越难奏效。
真正的贸易谈判,不是比拼谁的嗓门大,而是谁更守规则、讲信誉。口径朝令夕改、规则反复变动,当不确定成为唯一确定时,谈判桌上的筹码在悄然逆转。
越是诉诸强压,美国所谓贸易“再平衡”政策工具,非但难以奏效,反而成为信任流失、市场分裂的放大器,失去大国分量和国际影响力。
(“三里河”工作室)

经济新闻精选:
- 2025年07月03日 07:19:44
- 2025年07月02日 11:29:47
- 2025年07月02日 11:18:48
- 2025年07月02日 11:07:03
- 2025年07月02日 09:11:28
- 2025年06月30日 14:06:49
- 2025年06月27日 21:24:31
- 2025年06月27日 15:40:32
- 2025年06月27日 10:57:13
- 2025年06月26日 16: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