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七日电 据《中国改革报》报道,“经营城市”成了中国当前一些城镇基层干部挂在口头的一句时髦用语。与城市不分大小,相互攀比建大广场、大市场、大马路相比,一些地方在土地使用上的奢侈风更令人担忧。
报道称,中国许多城镇兴起新一轮“圈地运动”。他们多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借“修改城镇建设规划”之机,大面积乱批乱占土地,似乎只有修建高标准的广场和步行街,盖一流水准的办公楼和设施先进的大型市场,才能证明地方领导“能力强、有魄力、成绩大”,在中国有些地方甚至以“经济开发区”名义征上万亩土地,但大量土地竞是非法征用的“黑地”,农村土地纠纷事件也随之激增,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
国务院体改办小城镇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城镇化首先是就业、环境、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等问题,一些地方,大搞奢华的形象工程,背离了城镇化的主要目标。
来自基层的一些干部反映,这一轮“圈地热”范围之广,圈地之多,后遗症之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其突出表现是,不少地方城镇建设扩张无度,开发区、大学城遍地开花;从县到乡,不顾条件争设各类开发区,竞相压低地价招商引资;有钱有权的部门,抢着圈大院、盖大楼、建“中心”;开发商到处圈地盖豪华别墅,有的港台商人以投资为名、行圈地之实,甚至一个项目就占去上千亩好地。
许多专家认为,如果听认这种“圈地”之风发展下去,将后患无穷,从城市建设来说,挥霍透支土地等于透支财力、透支后劲,这样换取的一时表面繁华,将严重影响城镇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农业生产来说,无节制地蚕食不可再生的耕地资源,迟早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
一些专家指出,兴业才能强镇,在发展小城镇时一定要进行成本分析。中国目前还有近九亿农民仍被排斥在城镇化之外,他们仍很贫穷,如果每一个城镇都模仿大城市的做法,搞花园式城市,那就只会提高城镇建设的成本,抬高农民进城的“门槛”,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不可能顺利转移,严重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