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图片 | 中新财经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华人世界 | 台湾频道 | 供稿服务 |
|
21世纪初的空对空导弹 2001年09月03日 11:05 ●刘治德刘江平 21世纪初的空战更加强调非接触的全方位超视距作战,因而超视距空对空导弹将是机载武器系统的发展重点。目前,现役和在研的射程超过40千米的型号已有10余种。其中,中距空对空导弹发展较快,21世纪初的中距空对空导弹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主动末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用管”能力;采用复合制导,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和攻击隐身目标能力;提高了导弹的巡航速度,使其具有较大的不可逃逸攻击区和较强的末端机动过载能力,可有效攻击第四代战斗机;采用弹载高速计算机、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采取多种电子对抗措施,使导弹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R-37是俄罗斯第一种采用主动雷达末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用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的第四代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最大特点是尾部为14个薄型蜂窝三维结构的栅格舵,尾翼可折叠。采用惯导、无线电指令中继制导加主动雷达末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导引头为单脉冲多普勒主动雷达,对目标的截获距离为20千米;主动激光引信,破片式高能装药战斗部,战斗部重21千克;动力装置为单台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速度4马赫,最大射程50千米。R-37导弹主要装备苏-27、苏-30、苏-35、米格-29、米格-31等战斗机。 AIM-120“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是美国空、海军联合研制的全天候、全方位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有A、B、C、D四种型号。基本型AIM-120A,尖卵形头部,大细长比弹体,4片小展弦比弹翼呈“XX”形配置;复合制导体制,采用捷联惯导+无线电指令修正作为中段制导,脉冲多普勒主动雷达导引头作为末制导。最大机动过截35g,最大速度5马赫,典型迎头攻击距离50千米。该弹已多次应用于实战,取得较好战果,命中率超过80%。装备的作战飞机有F-14、F-15、F-16、F/A-18、F-4F、“旋风”、JAS·39和EF2000等。 法国的“米卡”空对空导弹首次将中距拦射和近距格斗双重任务集于一身,采用可互换使用的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导引头,具有“发射后不用管”能力。用于中距拦射时,末端采用主动雷达制导。“米卡”弹径170毫米,弹重110千克,是超视距空对空导弹中的“袖珍一族”。“米卡”由推力矢量+气动舵控制,最大机动过载50g。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离轴角±60°,最大射程55千米。装备的战机有法国的“幻影-2000”、“阵风”、英国的“海鹞”、“旋风”,瑞典的“鹰师”等。 21世纪初天空中异军突起的“新潮一派”将是远距离空对空导弹。为了适应未来“全距离”空战的新特点,这类远程空对空导弹大量采用了先进技术,使导弹性能有了质的飞跃。预计21世纪初,将有以下主要的远距空对空导弹活跃在空中舞台上:俄罗斯的KS-172(射程400千米)、R-37M、Kh-31p(射程200千米)、R-37(射程150千米);美国的ASALM(射程380千米);法国的ASMP(射程250千米)。这些远程空对空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决定空战胜负至关重要的预警机、加油机和电子干扰机等。其特点是:采用新的动力装置,如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或冲压脉冲发动机,以提高导弹的平均速度和末端速度;采用新的阻力小、效率高的气动布局,加装推力矢量控制装置,以提高导弹的机动性;采用双模寻的导引头,提高远程空对空导弹全方位打击精度。(解放军报) |
|||
|
新闻大观| | 中新图片| | 中新财经|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华人世界| | 台湾频道|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