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
|
台湾青年与网络文化 2000年11月1日 10:36 提要:“在思考网络这么时髦的一个议题,数字是最能说明的。台湾2200万人口,今年3月份统计,上网人数已经突破400多万,而且很快速的往500万迈进。一些资料说,5个台湾人有1个每天固定上网,而在这五分之一的上网人中,又有3/5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看看这些数字,就知道网络对年轻人来说几乎是生活必备。”
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台湾媒体工作者王尚智先生。王先生你好,我知道您在台湾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媒体工作者,也写了不少畅销书,您对台湾年轻人也有研究。今天我们来谈一下他们和他们关注的网络文化。 首先,我想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台湾网络文化的整体概况。 王尚智:在思考网络这么时髦的一个议题,数字是最能说明的。台湾2200万人口,今年3月份统计,上网人数已经突破400多万,而且很快速的往500万迈进。我得到一些资料说,5个台湾人有1个每天固定上网,而在这五分之一的上网人中,又有3/5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看看这些数字,就知道网络对年轻人来说几乎是生活必备。 董嘉耀:换句话说,相当于有3百多万的年轻人不停的上网。他们上网每天消耗的时间大概多少? 王尚智:我看到的资料,平均一天1到2个小时是最基本的。另外,我也知道,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中,特别是学生,学校提供网络设备,所以他们粘在电脑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董嘉耀:我们一般都是关注年轻人上网关心什么。我们知道网页有不同的分类,有新闻、消费、资讯、娱乐等等。他们一般喜欢上什么网站,一般讨论什么样的话题。 王尚智:台湾的年轻人蛮有意思,现在思考一定是所谓入口网站,台湾几个有名的,像PCHOME,以及奇摩网站,一来都是先到这个入口网站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找找。 我知道,年轻人目前搜寻一些资料,找一些新鲜、刺激的新网站;还有台湾说“好慷”的,送什么东西,或者抽奖的,入口网站就会先获得的基本资讯。 不过我发现,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年轻人必然都有一个群体,所谓的网络社群归属。他们会逐渐从入口网站寻找到他们自己的BBS、聊天室,到那个地方跟他们所共同相类型的族群一起讨论。他们谈论影剧的最多,另外有一些流行的题材,像减肥、增高、美容、少长青春痘,等等,一些特殊议题都是年轻人关切的。 当然,我现在也知道,年轻人并不只是在花钱,台湾很多年轻人,大一、大二的,对赚钱就很有兴趣,我知道一些股市,以及投资的网站他们也会参与;当然电动玩具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董嘉耀:殊途同归,大家从不同的入口网站进去,但是大家最后关注的都差不多是这样。刚刚您提到影剧是比较大的一方面。原来我们知道在主流媒体,像评论媒体、电视媒体占台湾媒体很重要的一部分,刚才我听您说,现在网络文化出来以后,也影响到主流媒体,而且一度在某些层面取代了他们。 王尚智:作为我们传播人来说,或者媒体人,看到一个特别的现象,网络原来是一个传说的环境,现在确实可以被视为一个媒体了,因为它的影响性,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影响性非常惊人。台湾前阵有一个电视剧的例子,据说现在在香港也有播映,就是《人间四月天》。 董嘉耀:在大陆播映的时候,据说还比较受欢迎。 王尚智:在台湾播出,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例子。因为当时《人间四月天》是在公共电视播放的,公共电视收视率非常低,但是《人间四月天》一播放,在网络上引起很多年轻人的讨论,他们讨论徐志摩、陆小曼、林徽因在剧里的关系。另外,这个剧拍摄的动作是非常缓慢的,跟台湾一般的速度性、节奏性的视觉呈现不同,年轻人觉得有趣极了,就在网络上非常热烈的讨论。于是,一些报纸或者杂志的记者就发现网络有人讨论这个东西,反过头来关切《人间四月天》拍些什么。也就是说,通过网络的热烈讨论,使社会关切议题转向《人间四月天》这个剧,连带《人间四月天》这个剧的收视率爆增。 董嘉耀:据说原来在平面媒体、主流媒体中,这个电视剧本来像很多台湾电视剧一样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 王尚智:没有太多的注意,可以说收视率还好。但是年轻人一直讨论的非常热烈。连带使得一些大人们关注这是什么,大家都去看,发现好象确实不太一样,所以《人间四月天》的收视率就高得惊人。 另外,它连带的现象很好玩。当大家发现《人间四月天》热以后,一些很现代的词汇就出现了。台湾一般人都是情情爱爱,现在,在网络上大家都以剧里“许我一个未来”说话时;过去是男生女生手拉手,现在就是女生手叠着手;还有各式各样在剧里与现在年轻人的思考和他们谈爱情方式不太一样的东西,在网络上形成讨论,形成被注意的焦点。 随后,出版界也出现热潮,徐志摩先生的书,林徽因的作品全都出版了;还有一些百货公司办促销,不是大抽奖,而是办《人间四月天》男女主角模仿比赛,还有徐志摩爱情诗表露的…… 董嘉耀:商人也看到一种商机。这些都是从网络文化开始的。 王尚智:可以从这个事件中看出,因为网络上年轻人的热烈讨论,而完全主导了整个社会议生活发展,乃至商业活动,乃至于后面影响所及,思考五四时代的文化层面,乃至于两性关系等等的讨论,比如“徐志摩那个时代那些女人多傻”之类的,造成一个很庞大的社会讨论议题,这是都是从网络来的,而且硬是被年轻人的讨论、影响所及的。 董嘉耀:您刚才讲的时候,我发现一些词汇,可能在香港或者大陆不常用,是不是也是台湾特有的网络词汇?会不会在这种文化中,本身有自己的文化语言。 王尚智:不管是香港还是大陆的朋友,如果看繁体中文网络,可能看不太懂他们在说些什么。我们自己有时候去聊天室看,根本不晓得他们在讲些什么。比如,如果我现在台湾,在网络上与小孩子说“你真是很乖巧,长得很美”,他一看你用“很”字,就知道是老先生,老太太上来混的。为什么呢?现在网络上发展一些很特殊的词汇,比如“很”这个字,他们一定都用“粉”,你也不晓得为什么,可能是电视剧大家讲“很好,很好”,这就太平凡了,为了强调就用“你粉好”。这是年轻人的一种夸张的词汇,但是在网络上已经变的非常普遍了。现在如果在网络上打“的”,他一定觉得你是老先生,老太太,如果打“得”来代替“的”,这才是他们那一族群的思考。 董嘉耀:这是年轻人网络中特有的吗? 王尚智:是。但是很好玩的是,连这部分的文化也开始过渡到现实环境中了,我们在网络中看到很多立委的质询,或者一些其他政治的议题,也会用到这部分作为比较幽默,而且呈现出跟年轻人接近的特殊词汇。所以现在有的老一辈的人也说“你粉好”之类的。 董嘉耀:他们也观察到这样,苛意迎合。 王尚智:一开始是迎合,现在也觉得蛮有趣的。所以现在在台湾看到“很”这个字不太容易,都是“粉”,所以这部分也是从网络年轻人的文化和词汇中辗转影响到社会,乃至被社会接纳。最近我有一个感慨,你在用很标准的字的时候,读者告诉你说,你好象都是老声常谈,是比较老掉牙的词,怎么都没有看到“粉好笑”的字呢? 董嘉耀:刚才我们底下聊天时,你说年轻人上网形成自己的文化后,在台湾正常的课堂中写作文,写文章也把这种文化带到文章中,老师就很难判断了。 王尚智:我们知道台湾七月联考刚过,这次有消息提到说,现在年轻人写作文时,因为平常每天上网都用这样的语言,也越来越觉得理所当然,所以一些作文考试时,我们看到的这些词汇完完全全在作文考试时用起来,评分的老师就比较头疼。因为作文写错字要扣分,如果真扣的话,就全扣光了。他们也知道年轻人就这种词汇,所以也蛮困难的。 董嘉耀:慢慢被社会所接受了。 王尚智:已经普遍接受了。 董嘉耀:除了网络传播上的文化外,电子商贸在年轻人中发展的情况怎么样?我们知道在香港目前电子商贸的发展有点停滞了,很多商贸网站也出现裁员,台湾这方面情况怎么样? 王尚智:台湾电子商务网站在B TO B阶段,我们暂且不提。对年轻人,在B TO C的部分,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目前台湾电子商务发展中,每年营销数字的成长都超过100%或者200%。虽然大环境全球有一个退潮,但是台湾因为网络的族群跟其他国家不太一样,年轻人这部分的比重确实是完全的主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几个主要入口网站中广告收益仍然很高,来源是年轻人,而且非常稳定,不管大环境的怎么变化,但是年轻人在网络上通过信用卡消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年轻人胆子也很大,知道你能更便宜,甚至送什么样的好东西,所以可以看到电子商务在台湾的发展,基本上是处在继续成长的阶段外,另外在促销的手段上,完全是针对年轻人的一个思考来进行的。 董嘉耀:台湾一些政坛人物也关注到年轻人在网络中自成一体的特点,他们有没有想过利用这方面,在政治上作一些他们的活动或者是他们也关注到这个。 王尚智:从这次陈水扁当选后,所有人都会思考到他有一个年轻的思路在支配文宣的手法,而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网络。我们熟悉陈水扁的电视广告,应用的很不错,其实在网络族群中,他掌握阿扁一族的产品,比如扁帽等相关产品,通过网络聚合一个对他信念共同的年轻人,可以说是阿扁非常独到的武器。 我们知道国民党当年弄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网站,花了很多钱。可是网站出来之后,并不是从年轻人的需求思考,而是国民党变年轻了,你们来吧,所以虽然做得非常炫,一个广告片花了五六百万拍摄,还有电脑绘图。一出来以后,网络上骂得半死,而且还说电脑设计技巧之拙劣。 从选举中也可以看出,所有政党都企图通过网络笼络未来的选票,或者在网上创造一些讨论的议题,因为年轻人在参与议题的讨论,是非常特别的,不像年纪大的人,很多事不讲,但年轻人参与意识比较强。这是在政治的应用上。 现在选举结束了,个别政治人物在掌握网络上的特定族群。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部分立委都有他们自己的网站,网站中都不像过去是说我做了什么,而是年轻人想要什么,我做了什么跟年轻人有关,这样一个内容的切入是这些政治人物在网络上的应用。 董嘉耀:我记得不久前质询唐飞时,一个立委提到网络色情文化的问题,把网站一些东西弄出来给唐飞看,说明他们本身还是很关注的,起码他们的助手是非常关注的。 王尚智:一定是很关注的,因为这牵涉到他一定是未来的选票,要掌握后面选民的思路,以及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素材,很多立委在质询的内容时,对网络的部分,不管是网络的问题,乃至网络发展的方向,以及政府在网络政策上的规划都是他们关切的重点。 董嘉耀:从这里又引出一个问题,就是台湾年轻人对政治的看法,或者对政治参与的情况怎么样? 王尚智:这部分在我自己个人观察中,台湾年轻人思考的部分速度很快,不太有耐心关切一个议题的完整。我发现他们对于政治人物本身的特质,把他当做明星处理,当然个别政治事件,他们会激烈的表达他们好恶的态度。 比较有趣的政治人物,我们知道马英九帅,号称“小马哥”,底下拥护者,很多年轻小朋友单独为他设一个网站,这样的很多。除了马英久自己本身的官方网站外,这些个别网站怎么做呢?他们把马英九当明星。前一阵我(在网络上)看到,他(马英久)去游泳,露两点,就说,啊,小马哥终于露两点了。他们从政治人物个人的喜好,并且明星化的思考在网络上对应这些政治人物。 董嘉耀:这是政治方面,在其他文化方面网络上有没有年轻人自己的特点? 王尚智:目前在台湾网络的发展,年轻人对比较深层文化的关切,或者文化面上的关切是比较小的,毕竟网络的特质是速度很快,是资讯性的,更新也非常快。所以可以看到他们关切的东西基本都和环境同步。比如最近吴宗宪先生的一些信息,乃至先前一些影剧人物,歌星在演戏,对他演的好与不好,开骂的开骂,赞赏的赞赏,然后两个集团在意见台上互相辩论。我想他们关切的还是资讯性比较浅薄的素材。 董嘉耀:您作为文化人,观察年轻人网络文化,您觉得有没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王尚智:有一个部分我自己一直在关切,网络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年轻人在网络上不是没道理的,我个人认为不管在什么年纪,什么领域,我们应该关切这些年轻人在网络上的思路,以及他们到底是用什么素材在进行网络活动。 我特别觉得有两个地方,我蛮关切的。第一是环境的工具。过去网络是在电脑上,我们知道现在尤其是台湾几乎手机的发展,通信传播的部分很惊人,网络的应用已经透过手机所谓E-WAP方式在进行。我想这非常值得密切注意,就是工具的变化。 另外,网络发展到这个阶段,对于小朋友来说,年轻人来说,一天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在上面,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网络上情景的应用以及花出的时间已经影响到他们现实的生活,更不要说网络上的一些讨论,还有“网络一夜情”的状况,因为网络生活而造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弊病,乃至身体的问题,乃至人际关系的封闭性,这部分在美国已经看到了,在台湾目前也越来越出现。有些透过网交友而出现失踪的案件、社会案件。(董嘉耀:还有人故意利用网络设计一些陷井。)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年轻人在网络上,除了前面讲的很好,很有了解性的帮助外,一些弊病面也越来越过渡到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注意。在关切年轻一辈的思考之外,我们要为他们可能会有的弊病找到一些解决的方法。 董嘉耀:今天我们讨论的时间差不多,谢谢王先生。(转自“凤凰卫视”) |
|||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