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艺术家私自修缮佛像:搞创作别拿“文物”开刀

艺术家私自修缮佛像:搞创作别拿“文物”开刀

2020年10月16日 00:25 来源:新京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艺术家私自修缮佛像:搞创作别拿“文物”开刀

  视点

  文物是国民享有的公共遗产,作为与古物、文物打交道的艺术工作者,要有文保意识,对于文保知识也应有必要的了解。

  拿古代石窟的佛像“开刀”搞艺术创作,这样好吗?近日,在重庆十方艺术中心,一场名为《褚秉超:我佛》的艺术个展,意外地出了圈,也引发了争议。

  这是一场公益性的免费展览,展览内容是艺术家褚秉超个人对50余尊石窟造像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和影像。据他称,这些石窟造像由他个人在田野中发掘,他根据造像的开凿年代、地域差异、物体形态等风格特征对其进行修缮的工作,这其中也融入了其个人艺术理念。

  而这场展览之所以会引发争议,原因就在于,这批造像是否为文物引发了观展者的质疑:如果雕像是文物的话,能私自进行修缮保护乃至艺术创作吗?针对这些质疑声,褚秉超本人作出回应,这些雕像并非文物,而使用的修缮材料也可以自然脱落,不会对文物造成损毁。

  但事实似乎不完全是这样,据记者查证,10月14日,有文物专家通过对展览方所提供的照片进行鉴别,证实展览的造像确为古代文物。该专家通过对部分图片进行初步判断,确认图中造像有可能是唐代遗留下来的菩萨像。

  如果能证实褚秉超的创作是拿文物做实物载体,那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接踵而至。

  首先,褚秉超作为艺术创作者,并无修缮文物的资质。从事古建维修、文物保护规划、文物修复等文物保护相关的专业性工作,都需要相应的国家资质,只有拥有资质的专业文保人员,才有资格对文物进行修复。

  其次,褚秉超个人修复造像的行为,有可能踩了法律的红线。我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五条明确规定:“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国有文物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

  也就是说,除非个人私有或家传的古董,在中国领域内发现的文物,皆为国有。发掘文物不报,是违法行为。同理,如果褚秉超明知自己发掘的造像有可能是文物,还私自修缮,那也存在违法违规嫌疑。

  虽然本次展览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番修缮的文物,并未被当地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但这也不是脱责理由。

  甘肃当地文保部门回应,目前已对这批造像是否被纳入文保范围内展开调查,并强调,“即使该文物没有被登记,只要证明其有文物价值,个人私自修复的行为也会受到相应处理”。所以,重要的不是造像是否被纳入文保范围,而是该造像是否为“文物”。只要是文物,便不能被任意拿来搞艺术创作。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文保部门的回应,也暴露了文保方面的某些漏洞。如负责人所言,“已经登记在案但没有被文物保护单位竖立文物保护标志的不可移动文物,在甘肃省是普遍存在的”,这理应得到重视。像此次疑似文物被自行修复事件,就给当地的文保工作提了个醒。有关部门显然应该及时通过贴标识、设监控等灵活多样的手段,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工作。

  说到底,文物是国民享有的公共遗产,不是可供个人表达艺术理念、展现艺术才华的实物载体。而作为与古物、文物打交道的艺术工作者,对于文物保护知识也应该有必要的了解——对“自己发掘”的千百年前的石窟造像直接下刀进行艺术创作之前,至少得先问问文保部门和佛像自身答不答应。

  □狄宣亚(媒体人)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