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陈海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陈海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2021年09月13日 1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学条例·专家讲)陈海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中新网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 刘大炜)2020年底,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新增加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对此,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陈海波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指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需要组织更多能够“联系起来、组织起来”的活动来更好地凝聚大家。

  陈海波对记者说,他所理解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不仅要在个人工作中有成绩,也要对行业的宏观前景发展有贡献、有联动的能力。作为代表人士,应当要有奉献精神,能为社会、为行业考虑,热心公益慈善。

  陈海波认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见证者和受益者。之所以要在《条例》中增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这一部分内容,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形式、社会治理方式、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应运而生。该群体大量分布在新兴业态之中,他们不仅有创新创业的活力,而且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化解社会矛盾中能够以自身特长发挥专业优势。

  他说,新的社会阶层群体的社会占比非常大,把该群体纳入统战工作视野,加强团结引导,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等各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党对这一群体的高度重视。把这部分人士纳入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内容,也是应有之义。

  《条例》中明确了关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各项要求,强调“坚持信任尊重、团结引导、组织起来、发挥作用的思路,运用社会化、网络化的方法,通过实践创新基地、联谊组织等形式,分类分众施策,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政治共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条例》还强调“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系密切的党政部门、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应当发挥职能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密切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

  关于如何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统一战线工作,陈海波认为,让更多人了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一群体以及该群体存在的意义与重要性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前提。当前,很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吸纳是通过领导、周围人士或其他渠道推荐而来,有很多优秀人才并未得到发掘和凝聚,其中原因是社会上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定义、以及加入这一群体的意义了解不够深入。

  陈海波告诉记者,近几年,新的社会阶层这一群体才开始慢慢受到社会关注。目前,很多早期成为新的社会阶层大家庭一员的人士会通过个人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对外介绍这一群体,发挥自身的能量,让更多社会大众对该群体有更深入的了解。但相较于其他群体,新的社会阶层影响力还不够。因此,虽然党和国家对新的社会阶层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距离社会大众完全了解这一群体及其存在的意义,还需要时间。

  陈海波表示,通过举办更多有社会意义、有社会效应的活动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从而开展工作,是做好该群体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他举例,此前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举办“海上新力量,喜迎十九大”自由职业艺术家主题艺术展,取得了可观的活动影响力,吸引上海及周边地区自由职业艺术家的积极参与。短短7天内,活动收到232位自由职业艺术家的537件报名作品。到现在,这个展览的辐射效应仍在,很多自由职业艺术家通过展览加入到上海新联会中。此外,上海新联会在上音歌剧院举办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交响音乐会”同样取得显著成效,线上线下约有3.7万人次观看,也向社会大众展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群体的风采和追求,形成辐射效应。

  他说,毫无疑问的是,党和国家正投入大量的精力助力新的社会阶层成长。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新阶层人士的关心重视亦与日俱增:不断搭建平台,挖掘潜力,帮助个人成就,提升其事业发展,更让这一群体有机会站上更高的平台,为大家提供更具高度和宏观的视野,去了解、参与到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区域中去。对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来说,这是时代所给予的机会,更是来自时代的召唤。

  而作为一名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陈海波表示,饮水思源、爱党报国,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责任所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应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