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新时评:全球抗疫,从微信群的“嘴仗”说起

中新时评:全球抗疫,从微信群的“嘴仗”说起

2020年04月01日 11:2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中新时评:全球抗疫,从微信群的“嘴仗”说起

  中新社北京4月1日电 题:全球抗疫,从微信群的“嘴仗”说起

  中新社记者 邢一

  全球抗疫,落在微信群里,有时就是一场“嘴仗”。

  “今天,从手机通讯录和微信里删除了一个人,我们相识数十载,互认好友。因担心疫情发展,却持不同观点,以致正式撕破脸。曾经一起的欢喜时光封存,就此别过……”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社交平台的讨论度居高不下。围绕病毒起源、中外防控差异、海外华人应否回国等话题的激辩几乎每天都在各种微信群中上演。更有甚者如上所述,亲友、同学、至交动辄便上升至“三观”不合,由意见分歧引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漫长的居家隔离让大众过足了宅家的瘾,刷屏时间也随之剧增,网络社交平台成为对疫情关注和倾诉的集中出口。疫情舆论场发酵两个多月来,信息纷乱复杂,瞬息万变,观点产生分歧实属正常。毕竟,每个人的信息来源不同、持续跟进和全面了解程度也参差不齐,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意见不同;同时,每个人的经历、处境、解读方式相异,也容易观点分歧。

  不同观点的呈现和交锋本是一件好事,应当鼓励。一方面,疫情当下,它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公众对公共事务讨论的意愿上升;另一方面,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辩论过程本身也有利于事实的进一步理清、监督的推进、制度的完善和治理的提升。

  但需要警惕的是,各抒己见、激情辩论之余,动辄互贴标签、“拉黑”现象也时有发生。社交平台本身就具有聚合性,易在虚拟空间将观点观念一致的人聚拢,进而形成闭环,使人们更趋愿意看到并只看到自己认同和笃信的内容。微信群出现的这些分歧,无疑会加剧社交平台的这一聚合特性,无形中让舆论场失去兼听则明的包容,中道理性声音的空间也变得狭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该看到,在巨大的舆论场中,社交群中的信息分享和观点碰撞,能够为我们提供各种抗疫信息,取长补短。

  小小的微信群就像大千世界里的一滴水,折射出全球抗疫的现实光影。

  中国的社交平台发展多年,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公司、机构、名人以及普通人进驻;伴随着中国人国际交往的拓展,范围更为私密的朋友群和同学群内也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因此,小到一个微信群里的随意聊天,都可以是一个微型的全球舆论场。这些“全球舆论场”中,关于疫情的交流、讨论,甚至争吵,恰是现实世界的映像。同时,社交群里的各种认知和心态,也会如蝴蝶翅膀的扇动,作用到全球抗疫大局的现实中。

  在这个人人互联的全球化时代,人们应该意识到,由朋友圈达成的一个个共识涟漪,或许可以漾动更大的群体同频共振。

  当下,人类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和大概率的全球经济衰退,复杂的局面迫切需要各国齐心抗疫局面加速成型。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尽快减少、弥合人类社会面对病毒时的各种分歧。这显然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

  不妨从改变自己身边一个个社交群的聊天方式开始,从改善社群文化做起:以开放心态看待不同观点,尊重不同意见,少发不靠谱的文章,营造理性和气的群内氛围;面对社交群中发生的分歧,应为基于科学和事实的理性表达留下更多空间,从分歧中寻找合力战胜病毒的共识和出路。(完)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